小西天尕米寺

小西天尕米寺

小西天尕米寺坐落於松潘縣北30公里處松南公路旁,尕米寺是一座苯教寺院。據載,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西藏窮波地由仁青堅贊喇嘛路過此處,但見地勢開闊,呈凹形,南面緩坡,牧草豐美,西臨岷江,東面所靠山岩中,有天然苯教教徽,當地人稱之為“雍忠岩”。喇嘛心動,遂發願於此建寺院,取名尕米寺。“尕”意為高興,“米”意為安靜的處所。寺所處之地人稱為小西天,連起來故稱“小西天尕米寺”。該寺建築面積63平方米(經堂建築889平方米)、房屋92幢,金頂13個,泥塑菩薩1200多尊,銅製菩薩37尊,木雕菩薩 20尊,唐卡 75幅,喇嘛靈塔 5座,酥油燈 30盞,手推式傳經筒1530多個,藏有經書2650餘卷。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小西天尕米寺小西天尕米寺

尕米寺藏語全稱為“更恰德欽尕米林”,意即“佛法匯集之尕米寺”。

“尕米”漢語意為安詳歡欣之地,“林”指寺。

它位於松潘縣縣城以北30公里處的小西天聖山腳下即漳蠟水晶鄉境內。

小西天聖山雄踞於岷江源頭弓槓嶺山脈,海拔4050米,風景獨特,聞名遐邇。

建寺歷史

小西天尕米寺小西天尕米寺

尕米寺是歷代察查世襲喇嘛修建的駐錫地,從仁青建贊大師修建尕米寺的前身察查更塔《廟》至今已有十七代察查喇嘛,察查也叫“瓊查”,是西藏瓊波(今丁青縣)地區瓊娜(黑鵬)的世襲嫡親侄子。

第一代察查喇嘛仁青堅贊大師是澤旺仁增大師的轉世化身,他自幼天資聰慧,顯示各種神通,無教授就通曉因本等很多法門,稍長大後就在瓊波洛珠堅贊等很多先哲門下學習,在他們處學習了很多本教法門,當時就有瓊娜瑜伽師的稱號。他歷經十幾年到處雲遊修行,他到過阿里在索南堅贊大師等很多高僧大德處領受了灌頂。由根本上師瓊波洛珠堅贊大師的預示,讓他到多康地區去發揚雍仲本教。他到過墨爾多神山等很多神山聖地,到漢地朝拜轉聖山,來到雪寶頂聖山上修行多年,最後在小西天聖山的塔恩修行洞內潛心修行,當地人稱他為塔恩瑜伽行者。大師的博學識廣,具善慧之心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和供養,都要求大師在此地建寺弘法,於是在第六繞迥土馬年(公元1378年,也有說1335年)在川盤村的對面修建了“察查更塔興登米卓扎西林”廟,廟裡供著從瓊波帶來的很多珍貴的佛像和法器,這個寺廟是松潘地區最古老的寺廟。法會有佛祖誕辰紀念會等十二個法會,主要廟會是超普古朵《忿怒本尊和金剛橛本尊合璧吟誦的法會》,此法會到現在尕米寺還依舊舉行。

由來

小西天尕米寺小西天尕米寺

據載,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西藏窮波地由仁青堅贊喇嘛路過此處,但見地勢開闊,呈凹形,南面緩坡,牧草豐美,西臨岷江,東面所靠山岩中,有天然本教教徽,當地人稱之為“雍忠岩”。喇嘛心動,遂發願於此建寺院,取名尕米寺。“尕”意為高興,“米”意為安靜的處所。寺所處之地人稱為小西天,連起來故稱“小西天尕米寺”。 尕米寺在歷代尕米倉的苦心經營下,至當代已擁有德巴扎倉﹑郎依扎倉﹑降倉扎倉﹑仁普扎倉和甲頂扎倉5個扎倉以及1座比丘尼寺,僧尼數百人。建有經堂2座,僧舍上百院,佛塔數尊。

現狀

小西天尕米寺小西天尕米寺

該寺建築面積63平方米(經堂建築889平方米)、房屋92幢,金頂13個,泥塑菩薩1200多尊,銅製菩薩37尊,木雕菩薩 20尊,唐卡 75幅,喇嘛靈塔 5座,酥油燈 30盞,手推式傳經筒1530多個,藏有經書2650餘卷。 “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毀,1987年修復一座經堂,後陸續新建佛堂、轉經堂、僧舍。 今所見尕米寺,前置經輪供本教信徒推轉。正面為大經堂,後為僧房,琉璃金頂,美輪美免。其建築,雕刻、唐卡均典雅別致。 每年該處行廟會期間,漳臘民眾俱來朝山、拜佛。轉山者自寺後不遠上山,右上左下,繞雍忠岩一圈,從寒盼寨背後出來,再順公路返回寺院。此時,用寺旁之溪水燒茶、煮飯、淨身,此乃相傳為神水,可治癒百病,水上建轉經筒,借水力運轉,代人誦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