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小花蜻蜓蘭](/img/6/0a5/nBnauM3XzUDNyUDOwkDOxkzMwMTM4IDN0EjMxADMwAzMxAzL5g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種中文名:小花蜻蜓蘭
種拉丁名:Tulotisussuriensis(RegetMacck)H.Hara
國內分布:產吉林、河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東北部、四川。生於海拔400--2800米的山坡林下、林緣或溝邊。
國外分布: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烏蘇里,以及日本。
分布海拔:400-2800米
命名來源:[J.Jap.Bot.30:72.1955]
中國植物志:17:331
形態特徵
植株高20-55厘米。根狀莖指狀,肉質,細長,弓曲。莖較纖細,直立,基部具1-2枚筒狀鞘,鞘之上具葉,下部的2-3枚葉較大,中部至上部具1至幾枚苞片狀小葉。大葉片匙形或狹長圓形,直立伸展,長6-10厘米,寬1.5-2.5(-3)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收狹成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具10-20餘朵較疏生的花,長6-10厘米;花苞片直立伸展,狹披針形,最下部的稍長於子房;子房細圓柱形,扭轉,稍弧曲,連花梗長8-9毫米;花較小,淡黃綠色;中萼片直立,凹陷呈舟狀,寬卵形,長2.5-3毫米,寬2-2.5毫米,先端鈍,具3脈;側萼片張開或反折,偏斜,狹橢圓形,較中萼片略長和狹多,先端鈍,具3脈;花瓣直立,狹長圓狀披針形,與中萼片相靠合且近等長和狹很多,寬僅約1毫米,稍肉質,先端鈍或近截平,具1脈;唇瓣向前伸展,多少向下彎曲,舌狀披針形,肉質,長約4毫米,基部兩側各具1枚近半圓形、前面截平、先端鈍的小側裂片,中裂片舌狀披針形或舌狀,寬約1毫米,前後等寬或向先端稍漸狹,先端鈍;距纖細,細圓筒狀,下垂,與子房近等長,向末端幾乎不增粗。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產地
產吉林、河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東北部(資源)、四川。生於海拔400-2800米的山坡林下、林緣或溝邊。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烏蘇里,日本也有。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遠東烏蘇里。
醫藥用途
根(半春蓮):辛、苦,涼。解毒,消腫。用於鵝口瘡;外用於癰癤腫毒,跌打損傷。全草:甘,平。補腎壯陽。用於腎虛,身體虛弱,咳嗽氣喘。
![小花蜻蜓蘭](/img/b/47b/nBnauM3X0ADO2gTMzczM3cDO3QTMyUTNzITNzQTNwAzMxAzL3M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