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整體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
根莖
主根細長,圓錐形,棕黃色,支根多數。
莖有縱 條紋及刺毛。
葉
葉柄長2-7厘米,下部有窄膜質的葉鞘;葉片長卵形,1-2回羽狀分裂,兩面疏生緊貼的粗毛,第一回羽片卵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漸窄,邊緣羽狀深裂至全緣,有0.5-2厘米長的短柄,末回裂片披針形以至長圓形,邊緣有條裂狀的粗齒至缺刻或分裂。
花
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梗長3-25厘米,有倒生的刺毛;總苞片3-6,長0.5-2厘米,通常線形,極少葉狀;傘輻4-12,長1-3厘米,開展,有向上的刺毛;小總苞片5-8,線形或鑽形,長1.5-7毫米,寬0.5-1.5毫米;小傘形花序有花4-12,花柄長1-4毫米,短於小總苞片;萼齒細小,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花瓣白色、紫紅或藍紫色,倒圓卵形,頂端內折,長與寬均0.8-1.2毫米,外面中間至基部有緊貼的粗毛;花絲長約1毫米,花葯圓卵形,長約0.2毫米;花柱基部平壓狀或圓錐形,花柱幼時直立,果熟時向外反曲。
果
果實圓卵形,長1.5-4毫米,寬1.5-2.5毫米,通常有內彎或呈鉤狀的皮刺;皮刺基部闊展,粗糙;胚乳腹面凹陷,每棱槽有油管1。
花果期4-10月。
本種與竊衣的植物形態基本相似,區別點在於:總苞片3-6,傘輻4-12,果實圓卵形,長1.5-4mm,寬1.5-2.5mm。花、果期4-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雜木林下、林緣、路旁、河溝邊以及溪邊草叢,海拔150-3060米。
分布範圍
除黑龍江、內蒙古及新疆省區外,全國各地均產。分布於歐洲、北非及亞洲的溫帶地區。
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
殺蟲止瀉;收濕止癢。主蟲積腹痛;泄痢;瘡瘍潰爛;陰癢帶下;風濕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汁塗;或煎水洗。
醫藥
【僳僳藥】漢來莫:果實治慢性腹瀉,蛔蟲病《怒江藥》。果實治蛔蟲病,蟯蟲病,絛蟲病《大理資志》。
【苗藥】鶴虱,姐蒙:全草殺蟲止癢,消炎《湘藍考》。
【土家藥】小粘草子( xiao nlan cao zi):全草治小兒蛔蟲病,寸白蟲,食積《土家藥》。
果實(竊衣):苦、辛,微溫。有小毒。活血消腫,收斂,殺蟲。用於癰瘡潰爛久不收口,久瀉,蛔蟲病。
化學成份
竊衣的揮發性成分中含α-側柏烯(α-thujene)0.3%,α-蒎烯(α-pinene)0.9%,β-蒎烯(β-pinene)2.1%,樟烯(camphene)1.4%,蒈烯-3(△3-carene)2.3%,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4.1%,檸檬烯(limonene)2.4%,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1.7%,γ-松油烯(γ-terpinene)1.9%,對-聚傘花素(p-cymene)0.4%,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4.4%,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ie)16.2%,乙酸牻牛兒酯(geranyl acetate)31.1%。種子中含竊衣素(torilin)。果實中含律草烯(humulene),左鏇大牻牛兒烯(germacrene)D,左鏇大牻牛兒-4(15),5(E),10(14)-三烯-1β-醇[germacra-4(15),5(E),10(14)-trien-1β-ol],竊衣內酯(torilolide),氧化竊衣內酯(oxytorilolide),竊衣醇酮(torilolo-ne),以及多種倍半萜成分。
鑑別
性狀鑑別
小竊衣為長圓形的雙懸果,多裂為分果,分果長3-4mm,寬1.5-2mm。表面棕綠
色或棕黃色,頂端有微突的殘留花柱,基部圓形,常殘留有小果柄。背面隆起,密生
鉤刺,刺的長短與排列均不整齊,狀似刺蝟。接合面凹陷成槽狀,中央有1條脈紋。
體輕。搓碎時有特異香氣。味微辛、苦。
顯微鑑別
小竊衣分果中部橫切面:背面有多數長短不等鉤刺和厚壁性枕狀毛,毛的主體為一個具疣狀突起的窄長細胞,其基部有多數表皮細胞組成的枕狀墊。外果皮及鉤刺外
的角質層有齒狀突起,背面有4個油管,兩油管間均有一小型維管束。接合面凹陷,有大型油管2個;內果皮為1列狹長的薄壁細胞。種皮為1列薄壁細胞,內含紅棕色物質。外胚乳由多角形薄壁細胞組成,壁較厚,內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小竊衣標本
為傘形科竊衣屬的植物。生於雜木林下、林緣、路旁、河溝邊以或溪邊草叢,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小竊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所以生物學經常製作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