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d/e93/nBnauM3XzADOyMDMyQDOwkzM0MTM1YDMzMDMwADMwAjMxAzL0g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石器總計105件,共上洞3件,古脊椎動物化石有鬣狗、犀牛、野牛、班鹿、鹿類。下洞石器102件。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大型三棱尖狀器、石球、石核、石片等,其中下洞石核35件,石片13件,石屑14件,砍砸器15件(盤狀砍砸器2件,多邊形砍砸器1件)敲砸器6件,尖狀器7件,刮削器8件(盤狀刮削器3件,凸刃刮削器4件,直刃刮削器1件),石錘2件。石料絕大部分為石英岩礫石,個別為燧石或砂岩。
一九八七年九月,北京大學到小空山進行挖掘,上洞共出土石器150件,其中擾土層23件,第二層3件,第三層124件。下洞共出土石器55件。
從石器的打制技術和器形特點看,這批石器與陝西蘭田、河南省三門峽等地發現的舊石器具有共性,當為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其年代與一九七八年在南召縣雲陽鎮杏花山發現的猿人牙齒化石大體相當,為更新世中期,距今約五十至二十萬年,小空山與杏花山相距六里,疑為“南召猿人”遺物。它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中原地區在幾十萬年以前就生存著原始的人類。他們留下的文化遺物為探索中原地區原始文化的發展,研究它與周邊地區諸文化的關係增添了一批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