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薇圓

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左右。根多數,簇生,細長圓柱形,淡黃色。莖直立,圓柱形,被棕色短毛。葉對生,闊卵形或橢圓形,向上則成披針形,先端尖,基部鈍圓,全緣,兩面均被稀疏的短毛;葉柄短。聚傘花序生於莖頂及葉腋;花暗紫紅色。蓇葖果長圓錐形,長約4.5厘米,熟後開裂,散出種子。種子扁平,棕紅色,頂端有絲光狀柔軟長毛。

基本信息

處方

覆盆子(去梗)、菖蒲(微炒),各三分;白龍骨、熟乾地黃、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白薇(去苗),各一兩;蛇床子(炒)、乾姜(炮)、細辛(去苗)、當歸(去蘆、微炒)、車前子、川芎,各半兩;遠志(去心)、桃仁(去皮、尖、麩炒黃)、白茯苓(去皮)、人參、卷柏(去根)、白芷、肉桂(去粗皮),各三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和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婦人沖任虛損,子髒受寒,久無子息,及斷續不產,此因上熱下冷,百病滋生;或月水崩下,帶漏五色,腰腹疼重,面黃肌瘦,或因產乳不能將護,登廁太早,或久坐濕地,並冷風從下入,血髒既虛,風邪內乘;或月水當行,失於調攝,傷動胞絡,陰陽不和,上焦虛陽壅燥,下髒邪冷結伏。致使胎孕不成,冷極傷敗,月水不勻,飲食減少,夜多盜汗,面生僣,齒搖發落,腳膝疼重,舉動少力,並宜服之。常服壯筋骨,益血氣,暖下髒,除風冷,令人有子。

用途用量

每服三十圓,溫酒或米飲下,空心,食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中藥方劑之小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