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槲樹地空飛彈

小槲樹地空飛彈是美國研製的一種對付低空目標的近程防空飛彈。 主要用於晝間野戰防空 , 適宜打擊目視範圍內的空中目標.

簡介

小槲樹地空飛彈, 代號MIM-72,它是美國研製的一種對付低空目標的近程防空飛彈。 主要用於晝間野戰防空 , 適宜打擊目視範圍內的空中目標,屬陸軍第二代地空飛彈系統,是美陸軍師一級的主要防空武器。從80年代起逐步由羅蘭特2型飛彈取代,現在該型飛彈系統大部已退役並移交國民警衛隊。

發展歷程

1965 年, 美陸軍在“響尾蛇”空空飛彈基礎上開始研製小槲樹地空飛彈, 1969年開始裝備部隊。小槲樹飛彈是美國陸軍研製的第二代地空飛彈武器系統。

性能數據

小槲樹地空飛彈系統由飛彈、發射架與M730履帶車組成。
飛彈彈長2897.5毫米,彈徑127毫米,翼展640毫米,發射重量85千克,戰鬥部重量11.2千克,發動機為單級固體火箭,最大飛行速度2.5倍音速。其最大射程6000米,最大射高3000米,最小射高50米,單發毀傷機率50%,制導方式光學跟蹤、被動紅外尋的,機動方式自行或牽行或空運,彈藥基本攜行量12發,採用雙色紅外尋的頭,具有迎頭攻擊和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機動方式

為自行或牽引,其中自行式由飛彈、發射架和M-730履帶車組成,公路行駛速度約60公里/時,行程504公里,乘員5人,可兩棲輸送,具有三防設備;除在架四聯裝飛彈外,每輛發射車上還備彈12枚。飛彈可行進間發射,發射時1人操作,4分鐘就可裝填4枚待發飛彈完畢。

特點

小槲樹地空飛彈系統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二是採用光學和紅外尋的制導。三是可以根據不同需要,有多種機動方式。四是射程偏小、威力不足。

型號演變

MIM-72A 。 1965 年研製,1969 年裝備美軍。
MIM-72C 。裝有紅外導引頭,1970 年研製,1978 年裝備美軍,具備全向攻擊和全天侯作戰能力。
MIM-72F 。改用無煙火箭發動機,攻擊更加突然。
MIM-72G 。裝有“羅塞特”掃描導引頭,加大了探測距離,增強了抗干擾能力。
RIM-72 。艦空型。

作戰使用

小槲樹飛彈以連為建制單位,每連有12輛四聯裝飛彈發射車,通常與M163“火神”式20毫米六管自行高炮組成混合防空營,美軍各裝甲師、機械化步兵師、空降師防空營每營轄兩個飛彈連和兩個高炮連,各24座發射裝置和24門高炮。每營還配有警戒雷達,供早期預警和敵我識別。美軍總裝備量600部發射裝置,飛彈6670枚,編成19個混成營。西班牙和希臘陸軍等都有裝備。中國台灣海軍還將其作為“拉斐特”級護衛艦的防空裝備。在海灣戰爭中,駐沙特的美軍部隊裝備了“小槲樹”飛彈用於野戰防空。
(施鶴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