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棶木

小棶木,落葉灌木,高1-3米,稀達4米;樹皮灰黑色,光滑;幼枝對生,綠色或帶紫紅色,略具4棱,被灰色短柔毛,老枝褐色,無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小棶木:(Swida paucinervis (Hance) Sojak)
拼音: Xiǎo Lái Mù
別名:烏金草、酸皮條、火燙藥
來源:山茱萸科小棶木Cornus paucinervis Hance,以全株入藥。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3米,稀達4米;樹皮灰黑色,光滑;幼枝對生,綠色或帶紫紅色,略具4棱,被灰色短柔毛,老枝褐色,無毛。冬芽頂生及腋生,圓錐形至狹長形,長2.5-8毫米,被疏生短柔毛。葉對生,紙質,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稀長圓卵形,長4-9厘米,稀達、10厘米,寬1-2.3(-3.8)厘米,先端鈍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散生平貼短柔毛,下面淡綠色,被較少灰白色的平貼短柔毛或近於無毛,中脈在上面稍凹陷,下面凸出,被平貼短柔毛,側脈通常3對,稀2或4對,平行斜伸或在近邊緣處弓形內彎,在上面明顯,下面稍凸起;葉柄長5-15毫米,黃綠色,被貼生灰色短柔毛,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被灰白色貼生短柔毛,寬3.5-8厘米;總花梗圓柱形,長1.5-4厘米,略有稜角,密被貼生灰白色短柔毛;花小,白色至淡黃白色,直徑9-10毫米;花萼裂片4,披針狀三角形至尖三角形,長1毫米,長於花盤,淡綠色,外側被緊貼的短柔毛;花瓣4,狹卵形至披針形,長6毫米,寬1.8毫米,先端急尖,質地稍厚,上面無毛,下面有貼生短柔毛:雄蕊4,長5毫米,花絲淡白色,長4毫米,無毛,花葯長圓卵形,2室,淡黃白色,長2.4毫米,丁字形著生;花盤墊狀,略有淺裂,厚約0.2毫米;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長2毫米,直徑1.6毫米,密被灰白色平貼短柔毛,花柱棍棒形,長3.5毫米,淡黃白色,近於無毛,柱頭小,截形,略有3(-4)個小突起;花梗細.圓柱形,長2-9毫米,被灰色及少數褐色貼生短柔毛。核果圓球形,直徑5毫米,成熟時黑色;核近於球形,骨質,直徑約4毫米,有6條不明顯的肋紋。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陝西、甘肅、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藥理作用

【性味】微酸、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止痛。主治感冒頭痛,風濕關節痛。外用治燙火傷。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乾葉研粉撒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分類: 山茱萸目 -- 山茱萸科 -- 棶木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