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園[武漢]

小桃園[武漢]
小桃園[武漢]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桃園”是位於武漢市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的一家煨湯館的店名,前身為“筱陶袁”,創辦人陶坤甫、袁明照,至今已有60餘年的歷史。它以煨湯著稱,是武漢三鎮有口皆碑的老字號。

簡要概述

小桃園小桃園煨湯

“小桃園”是位於武漢市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的一家煨湯館的店名,前身為“筱陶袁”,創辦人陶坤甫、袁明照,至今已有60餘年的歷史。它以煨湯著稱,是武漢三鎮有口皆碑的老字號。“小桃園”最初是由陶、袁兩姓的兩個小販在這裡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解放後,以諧音“小桃園”為名,是著名的“煨湯專家”。
該店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八封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有名,其原料為黃陂孝感一帶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雞,剁成雞塊,先入油鍋爆炒,再倒入內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煨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汁原味,營養豐富,是滋補上品。

歷史沿革

小桃園酒樓小桃園酒樓
民國35年(1946年),湖北省紅安縣陶坤甫袁明照兩位失業廚工,在漢口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當時只有兩張餐桌,一個爐灶,主要經營牛肉湯和八掛(龜)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已被人們認知,生意逐漸興隆。許多熱心的食客說:這樣好的煨湯應該有個招牌。於是,陶、袁二人商議,起店名為“筱陶袁”。筱與小同音又同義,自寓“小店”之意;陶袁為二人的姓氏,以示長期共同合作。由於他們煨湯醇厚鮮美,服務主動熱情,又有雅致易記的招牌,名聲不脛而走。
1966年後,“筱陶袁”曾多次改號,最後定為“小桃園酒樓”,既是原名的諧音,又有世外桃園之韻味。改革開放後,幾經擴建,已建成一座寬敞亮麗的現代酒樓,並積極開拓業務,取得良好效果。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該店加強各色菜餚的烹製和創新,如紫砂汽鍋牛肉、桃園鴨皮等,使慕名而來的中外賓客交口稱讚。同時,還附設“小桃園煨湯小吃總匯”,深入挖掘本市名優小吃,多方引進外地特色風味,開發經營100多種風味小吃和煨湯,每天輪換上市30多個品種,且價格大眾化,可隨到隨吃,贏得顧客青睞。每晚八點以後,還舉辦音樂茶座,為消費者提供文化消遣的娛樂場所,很受歡迎。

煨湯文化

瓦罐雞湯瓦罐雞湯
說起煨湯,這是武漢飲食風俗文化的一個特點。每逢節假日或招待客人,都要在飯前喝一碗鮮湯。外鄉人移居武漢,入鄉隨俗,久而久之,也習慣煨湯喝湯。“筱陶袁”本是專門煨湯的特色風味店,廣集民間煨湯的技藝,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先炒後煨。所煨之湯,馨甜腴美,風味獨特,比民間煨湯更勝一籌。湯的種類包括營養型、滋補型兩大類,品種達25個之多。其中著名的有:瓦罐雞湯、甲魚湯、八掛湯、鴿子湯、排骨湯、牛肉湯等。如最馳名的瓦罐雞湯,要挑選黃波孝感一帶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用旺火加豬油滑鍋,投放蔥白、生薑煸香,放入雞塊爆炒,至水乾肉黃時起鍋,然後以大砂罐一次盛水燒開,倒入炒好的雞塊,旺火煨到八成熟,啟罐停放一刻鐘,再分別放進小瓦罐,煨時不加蓋,湯水不沸騰,用文火徐徐煨透。這樣煨制的雞湯,油黃湯清,營養豐富,肉嫩芳香,引人食慾,是產婦、體弱者的滋補佳品。又如烹製八掛湯,要經過11套工序。生將活烏龜放在水中吐淨腹中髒物,再破殼、挖肉、分腸、取蛋、去皮,然後解刀洗淨,入鍋爆炒,最後經過煨悶,配以各種味料,按份入罐,小火慢燉而成。八掛湯、甲魚湯,都是陰虛腎弱者的溫補上品。瓦罐鴿子湯,其烹製方法與瓦罐雞湯相似,對暈眩、精神不振者具有良好的輔助醫療作用。

相關評價

文火煨湯文火煨湯
多年來,“小桃園”煨湯和菜餚的風味特色,吸引眾多中外賓客。據特級廚師、“煨湯大王”俞鳳山說,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劉少奇主席都喝過他做的湯,並夸湯味鮮美。1952年,鄧小平李先念偕夫人曾前來品嘗,稱讚很有特色。1985年,武漢市與日本大分市建立友好城市,日本客人被邀到“小桃園”赴宴,盛讚煨湯味美。一批中外記者團體來店進餐後,題寫“仿佛天上桃園到人間”的感受。有一位來自大洋彼岸的紐約客人,在留言簿上書寫“BEST chiekensoup !(好雞湯)”,並用漢語拼音寫“WO AI TA(我愛它)”。著名電影導演謝添先後三顧“小桃園”,1984年品嘗八掛湯和雞湯後,興致勃勃地用倒筆寫下“美味雞湯——飲小桃園香湯題字留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