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到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6800元,躍居全鎮行政村中上水平,農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收入如此大變化,緣於種桃產業的發展。提起小康村種桃,人們就會提到小康桃果流通協會會長——張學彬。
張學彬當過種植戶、行銷戶、村委、村書記。在上世紀80年代,時任村委的他面對小康村資源饋泛,農戶收入低,生活貧困的現狀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想在腦里。如何脫貧?在一次吃祖輩種的桃後,感到甜分高、口感好,有心的他想:是否與該村的氣候、土壤有關係,頓生種桃想法。86年在鎮農技部門的支持下,他從古田縣鳳埔引種率先種植10餘畝370多株白鳳水蜜桃,經過精心管理,長勢喜人,4年後(90年)桃子年收入達到7000餘元,93年達到3萬餘元。如此高效益,轟動了當時貧困的山村,各家各戶都向張學彬學習種桃,剪技引種,諮詢種植技術和管理辦法。
發展概況
面對農民種桃熱情的高漲,首先要解決生產技術問題。張學彬自己購買有關種桃書籍,自學種植技術,經常到市、鎮農技部門請教專家,在自家桃園實踐生產,在自己掌握技術後,毫無保留免費傳授給農戶,農戶種植遇到問題都要來請教張學彬,他成了山村種桃“土專家”。每年他組織在3月桃樹開花之前(產前)和8月桃子採收之後定期舉辦生產管理培訓班。在產中根據特殊需要,及時請市、鎮農技專業人員授課,每次課堂暴滿,聽眾百餘人。2006年辦5期授課班,聽眾500餘人次,發放各種植保科技資料520餘份。他還組織村種桃骨幹到古田縣大橋、鳳埔鎮、浙江金華等產桃區學習取經。並對品種進行改良,擴種早、晚熟白鳳水蜜桃和油桃品種。經努力,該村產出個大均勻、外觀好、肉質脆、甜度高、口感好的優質桃子,2004年南雅鎮在該村舉辦“桃王賽”。
桃業發展帶來了銷售壓力。為解決這一問題,2003年10月,在他組織下成立“小康村桃果流通協會”,他被推選為會長後,積極拓展省內外銷售市場,引來客戶,現每到產桃季節,就有20多家客商上門收購,產品銷往福州、廈門、泉州、三明、龍巖、福清、南平等省內及廣東、上海、浙江等省外市場,很受消費者歡迎,享有“建甌桃”美譽。他“以誠待人、以信贏客”,桃子銷售分等分級,嚴格把關,在福州、廈門、福清等地市場,只要包裝簍上有“發展經濟、張記學斌”和塑膠筐上有“學斌大、中、小”小樣,市場都認可其質量、數量。他每年要銷出桃子300多噸,有效帶動村桃銷售,該村桃子年年銷完。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努力的汗水換來豐碩的成果。在張學彬的引領下,小康村527戶人家90%以上種植桃子,多的戶種100餘畝,普遍種有10餘畝,全村種水蜜桃2500餘畝,年產量5000餘噸;種油桃600餘畝,年產量900餘噸,僅桃一項,年收入在1200多萬元,占總收入70%以上。每年陽春3月季節,滿山遍野桃花盛開,迎來廈門、福州、南平等地賞花客人,在讚不絕口的讚美聲中,農戶們引來一年又一年的豐收希望。張學彬也受到民眾的好評,2003年被南雅鎮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選舉為建甌市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2006年被建甌市人大評為“優秀人大代表”。
面對種桃產業的未來,張學彬在思考:一是要註冊一個桃子商標,打造小康桃子品牌;二是建立小康村桃果專業合作社,把桃農更有效組織起來,推動整個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