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小岞風電場坐落於福建省惠安縣小岞鎮後內村東側的殘丘上以及惠安火電廠與散雜貨碼頭的圍堤處
小岞風電場所在地理方位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主要位於螺山、後內、東山三個村轄區內。外部條件
泉州市海岸線資源豐富,受台灣海峽“峽管效應”的影響,年平均風速大,有效風速時間長,風向相對穩向,風能資源十分豐富。根據福建省氣象局編制的《福建省風能資源評價報告》區劃,該區域屬於風能資源豐富區,平均風速較大,適合建設大型風電場。
資金籌措
項目估算總投資為24170萬元,其中項目資本金占項目總投資的20%,由福建省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企業自有資金投入,其餘申請銀行貸款。
建設工期
小岞風電場一期架設6台風機,計畫於2012年5月份併網發電,預計年發電量6700萬千瓦時。項目二期5颱風機計畫於小岞鎮5萬噸級散雜貨碼頭建成後開工建設。
配置設備
風電場主要配置設備有風力發電機組、斷路器、高壓隔離開關、互感器、變壓器、風機、升速裝置、發電機、控制裝置、調速系統、支撐鐵塔等
。風機的塔架有80米和65米兩種規格,風機總高度分別約為120米和105米。塔架用來支撐機艙輪轂和發電機,鋼製圓錐型筒式結構,越往上越細,最大直徑約4米。塔架內部設定有攀梯,直通塔架頂端,便於維護人員檢修。風機上有三片風葉,採用玻璃纖維材質,每片風葉全長約42.5米,三葉總重達7噸。
風力發電
發電過程
風葉可以自動迎風,當風吹來時,葉片將朝著風的方向旋轉,再帶動輪轂,輪轂再帶動發電機。發電機發電後,
風速要求
風速在3米/秒與25米/秒之間,風力發電機就可以正常工作。最適合風力發電機工作的風速是10~15米/秒,在這個區間內,發電效益最好,無風或者風速太快都無法正常工作。
景觀配置
風電場建成後將配套景觀工程,配合小岞林場、東山古城等周邊景點,規劃濱海風光景區。
按照規劃,將沿著後內洄海灣修建一條環島北路,並填海2900畝建一個5萬噸散雜貨碼頭和超超臨界火力發電廠。屆時,風機將沿著環島北路面朝大海一字排開,迎風舞動,成為一道壯觀的風景線。
建設意義
整個“十一五”期間,泉州市用電量平均增長超過12%,2010年全市全社會用電量突破340億千瓦時,用電量已連續十多年居全省首位。項目投建前,全市用電主要依靠省網供電,只有少量依靠中、小水電和熱電場。小岞風電場的投建標誌著泉州在風能開發利用方面實現零的突破。而風電設備屬於一次性投資,依靠風能發電,且隔幾年檢修一次,維護成本較低,清潔低碳。建成後,不僅可滿足當地的電力需求,還能向周邊鄉鎮供應清潔能源。而二期工程建成後,富足之餘還可向泉州市區供應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