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對食一辭最早源自漢朝,《漢書》記載:“官婢曹曉、道房、張棄,故趙昭儀御者於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宮(曹宮)即曉子女,前屬中宮,為學事史,通《詩》,授皇后。房(道房)與宮(曹宮)對食。”,應邵注曰:“宮人自相與為夫婦名對食,甚相妒忌也。”,可見對食最早是指女同性戀,由於宮女在宮中寂寞,又沒有接觸異性的機會,就與其他宮女發展出境遇性同性戀關係。漢武帝的皇后陳嬌也有類似記載,“巫著男子衣冠幘帶,素與皇后寢居,相愛若夫婦。”“事發,楚服伏辜,皇后廢處長門宮。”。演變
後來“對食”一詞變成宦官和宮女的戀愛,所謂“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隋唐五代時期的《宮詞》有云:“莫怪宮人夸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徐鼐《小腆紀傳》:“常中郭氏名良璞,故閹夏國祥之對食也。”對食可以是宦官與宮女,或是宮女與宮女之間的愛情,但多為短暫交往;而菜戶則專指宦官與宮女的長久穩定戀愛關係,有如夫妻,在明清時期最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