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金融市場波動

對話金融市場波動

《對話金融市場波動》講述金融市場的調整、資產泡沫的破滅、經濟的周期性回落,對於所有投資者都是考驗,而且對於大多數參與者來說,可能都是一段並不輕鬆的經歷,對金融市場的研究者來說,卻是提供了一個最為鮮活的研究案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對話金融市場波動對話金融市場波動
2007年以來,無論是全球金融市場還是中國金融市場,都經歷了一輪大幅的波動和調整,一直到目前為止,這個波動和調整還在進行之中。縱觀每一次的金融市場波動,往往在事後看,覺得脈絡清晰、理由充分,但是當身在其中時,要清晰地把握其趨勢何其艱難,可以說每個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都在從不同角度試圖回答和把握這個趨勢,而市場究竟向哪個方向運行,實際上也是所有參與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本書中收錄的這些形式不一、風格各異的對話、演講或者書評,是作者這兩年來參與的一些對話活動的文字的記錄。這些文字有的已經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書中都已經做了註明,有的則是以內部報告的形式發布的,此次也一併收入。

編輯推薦

《對話金融市場波動》解說百年一遇的金融動盪,促使我們反思原來一直是中國金融改革事實上的參照系之一的歐美金融監管體制的缺陷,促使我們更全面地把握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也使中國金融業有機會針對這些不足和缺陷及時進行改進。巴曙松研究員近年來一直活躍在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理論研究與政策實踐的第一線,他的分析視角獨特,觀點引人深思。
楊家才,中國銀監會監管一部主任
金融市場越是動盪,我們越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獨立的分析,金融業只有不斷經歷市場波動的洗禮,才可能不斷成熟。巴曙松研究員先後兩次在香港工作,其問親歷了兩次金融危機,他的分析總能給我以啟發與借鑑。
繆建民,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副總裁,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人壽富蘭克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金融業之所以能夠存在,從功能上看是因為其具有風險管理的專業優勢,而這種風險管理能力往往只有在金融動盪中才可以得到檢驗、改進和提升。巴曙松研究員一直跟蹤研究金融業的風險管理,在擔任興業銀行獨立董事期間,積極參與興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我們經常一起討論與分享對金融市場的看法,因此我十分樂意看到他的新著出版並向讀者推薦。

作者簡介

巴曙松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常委,還擔任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企業年金資格評審專家、中國證監會基金評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銀監會考試委員會專家、招商銀行博士後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先後擔任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等職務。巴曙松研究員還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並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擔任兼職教授並指導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巴曙松研究員還先後獲得“中國基金業10年特別貢獻獎”(2008年3月)、“地方金融貢獻獎”(2008年8月)。

圖書目錄

有形之手
中國轉型之痛
從全球化角度把握金融競爭與金融監管
周期性回落中的巨觀政策微調
次貸風暴仍肆虐,對外投資需穩健
靈活運用匯率工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開放的根本目標:促進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對銀行業開放問題幾點爭論的看法
給反收購適當的生存空間,是一個市場監管藝術
完善社保體系正逢其時
潮水退去之後
如果是冬天到了,那么大家都會感受到寒意
從歷史比較中尋找市場調整的邏輯
直接融資發展與金融結構調整
熊市更需要價值投資
2007年“2·27”股市暴跌與中國股市走向
危險的困惑:中國股市重蹈日本覆轍?
藍籌也可能出現泡沫
我國對內幕交易主體的界定範圍過於狹窄
不要讓熊嗅到你的恐懼
從國家戰略布局中尋找投資機會
對沖基金:在全球金融動盪中尋找機會——與一位對沖基金經理的對話
政策微調不改周期與轉型趨勢,投資者面臨調整中的差異化機會
通脹背景下的A股市場波動
拐點還是回歸
房地產供求缺口是現實問題
尋找生存15年以上的房地產公司——巨觀周期回落與房地產市場調整
溫室的花朵需要經歷風雨:剛剛進入中場的房地產市場調整
不能脫離經濟周期波動討論房地產市場調整
不是簡單的拐點,更是理性的回歸——2008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附錄
《美國貨幣金融史>翻譯後記
泡沫之中,泡沫之後
全球通脹重臨時,讓我們傾聽維也納的回聲
美元貶值:歷史會繼續還是會轉折?
以專業的態度,培養專業的理財專家
為了對“手倦拋書午夢長”的嚮往:閱讀的歷程
後記

文摘

有形之手
中國轉型之痛
近期政府4萬億元的財政投資計畫以及央行108個基點的降息,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看來,在更大程度上只是一個信號,表明自2008年10月以來,中國實體經濟的下滑速度在加快,這促成了巨觀經濟決策的重大轉向,由2007年年底的防止經濟全面過熱和明顯通脹的“雙防”政策,轉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比1998年更為積極的政策基調,但作用也僅限於短期內防止經濟過度下滑。真正能夠拉動內需,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具體政策尚待陸續出台。
他認為,從長期來看,我國經濟的走向是由過去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的經濟成長,轉向依靠內需、依靠消費、依靠技術進步、依靠降低對資源的消耗等方面的經濟成長,這個轉型的過程,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