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集萃

《對聯集萃》是朱德的作品之一。

(1)草堂留後世,詩聖著春秋。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春秋

①作者

朱德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轉戰晉察冀魯豫等省,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隨後又和毛澤東一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指揮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②賞析

是朱德寫草長鶯飛的杜甫的草堂。
在草長鶯飛的五月走進了杜甫草堂。當年“地僻人稀經過少”的成都西郊如今已成了鬧市區,作為文化景觀旅遊勝地的草堂遊客如雲,隨著人流跟隨導遊,我走過了大廨、詩史堂、草堂和工部祠,在正門照壁和一碑亭前照了幾張相,完了到此一游的宿願。我上中學時就學過杜甫的“三吏”“三別”,知道杜甫是個人民詩人,憂國憂民,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不朽的詩句。我還讀過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馮至的《杜甫傳》,增加了我對杜甫的敬仰,我知道杜甫一生漂泊,居無定所,成都草堂是他不多的安身立業的地方,草堂時期也是他詩歌高產的時期。馮至說,要想了解杜甫不能不去杜甫草堂。總設計師小平同志到過四次杜甫草堂,還為草堂作廣告,說不到草堂就等於沒到過成都。把草堂擺在武候祠和都江宴之上。但參觀杜甫堂後,我感到幾分遺憾,當然在遊覽許多名勝以後,我都有這種感覺,不去很嚮往,去了也遺憾,也許是美中不足吧。
在我印象中的草堂應該大至保留杜甫詩中的景色,在風景秀麗的浣花溪畔,有一圈用竹子編織的籬笆,裡面有幾間草房,門口有菜地有花圃,屋後有竹林有魚塘,園子裡有幾隻雞在覓食,門口有一條大黃狗,兼職警衛和司儀。周圍環境幽靜,稀稀落落地有幾家農戶,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杜甫在這兒務農,種植花木、蔬菜、草藥。閒暇時,或教育子女,或泛舟垂釣,或詩酒自娛。偶然有好朋友高適、嚴武來訪,那就是杜甫的節日,一起憑弔古蹟,遊覽武候祠、青城山,詩酒唱和,大快人生。有時學陶淵明與鄰翁、田父交往,把酒話桑麻。日子過得雖然清貧卻安寧、閒適,所以才寫出了不少田園風光的詩篇。
如今的草堂很氣派也很華麗,是歷代杜甫發燒友詩人韋莊.陸游,明皇子朱椿,杜甫後人杜玉林還有許多官吏不斷創新的結果,解放後政府保護文物,錦上添花。新中國的開國元老大多是詩歌愛好者,像毛澤東就是一位豪放的詩人,朱德和陳毅都有詩集遺世,杜甫的詩聖地位得到鞏固,朱德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春秋”與歷代的評價一脈相承。草堂的地址不斷擴大,由紀念館升格為博物院,景觀文物也不斷豐富,但我覺得草堂與想像的相差很遠,杜甫的命運很像孔子,生前命運坎坷,死後卻備受榮華,這在草堂紀念館也得到充分的體現。
草堂進大門照壁後的第一重建築就是大廨,廨是古代當官的辦公審案的地方。杜甫在官場混了幾十年,沒有做過什麼象樣的官。雖然杜甫的志向很高,他的人生目標是繼承官宦世家的傳統,“致君堯舜上,”“立登要津”,拜將入相,做一個流芳青史的人物。他參加過兩次科舉考試都落榜了,他並不甘心,三次上書唐玄宗,表白自己的才能和忠誠,也許是詩才也許是忠誠感動了唐玄宗,封他一個侍制集賢院的閒職,使他感到失落。杜甫本是個心高氣傲的人,討厭巴結權貴,“獨恥事乾謁,”但為了做官為了實現他的人生抱負他又不能不去巴結權貴,在人格的尊嚴與官場的榮耀之間備受折磨。他多次寫詩給左丞相韋濟.京兆鮮于仲通.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唐玄宗的女婿張自和他的好友嚴武,求他們舉薦,希望皇上開恩,他有段時間到了“每飯不忘君”的程度,但是皇帝還是冷落了這位詩人,只給了像參軍.左拾遺.工部員外郎這些上不了台面的小官給他做,使他感到很痛苦,“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杜甫很有才華,但在官場裡他的詩才卻無能為力,這一點做過大官同是詩人的白居易看得很清楚,他在《見尹公豪新詩偶賦》中說,“袖裡新詩十首余,今看句句是瓊琚。如何持此將乾謁,不及公卿一紙書。”這和現在沒有多少區別,朝里有人好作官。還有他的崇拜者陸游在參觀草堂後也感慨杜甫的功名心太重,“功名不重世,富貴但堪傷,底事杜陵老,時時矜省郎。”做了半年的員外郎這樣的小官也值得自我陶醉嗎?後人為了滿足杜甫的虛榮心,為他建造了官廨,其實杜甫生前沒有什麼官廨,我以為這與其說是對杜甫的尊敬不如說是對他的嘲弄,這是對忠君報國思想的肯定,也是幾千年來官本位價值觀的顯現,杜甫的忠君思想反映了時代的局限,也暴露了杜甫人格缺陷的一面,不值得歌頌,草堂的大廨是一大敗筆,當然作為文物有它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