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尋常型銀屑病病因尚未明了,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遺傳病。
2.免疫因素
近年來多已認為銀屑病是免疫或炎症介導的疾病。
3.感染因素
研究證實鏈球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與銀屑病的發病有關,病毒感染與銀屑病發病是否相關尚未明確 。
4.內分泌因素
妊娠可使皮損消失或減輕,也可使皮損加重。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對該病的影響不明顯。
5.精神因素
患者可以出現神經精神改變,且這些改變可以加重已有皮損。
6.生活習慣、藥物因素、環境因素
研究發現受潮、感染、飲酒、服藥及精神緊張是誘發銀屑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可能誘發或加重銀屑病的藥物有β受體阻滯劑、非甾體抗炎藥、鋰鹽、抗瘧藥、四環素、鈣通道阻滯劑、二甲雙胍、干擾素α等。環境因素與發病年齡有關,且季節、氣候在銀屑病的發病和復發方面有影響。
臨床表現
1.皮疹特點
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疹,約粟粒至綠豆大小,以後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乾燥的灰白色或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表面鱗屑,逐漸露出一層淡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稱薄膜現象。再刮除薄膜,則出現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象。白色鱗屑、發亮薄膜和點狀出血是診斷銀屑病的重要特徵,稱為三聯征。皮損形態: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環狀、帶狀、泛發性、脂溢性皮炎樣、濕疹樣、蠣殼狀、扁平苔蘚樣、慢性肥厚性、疣狀等。
2.好發部位
頭皮、四肢伸側多見,對稱分布;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少數可見於腋窩及腹股溝等皺襞部,掌跖很少發生。
3.病程
慢性病程,反覆發作。大部分患者為冬重夏輕,少數患者夏重冬輕。病程一般分三期: ①進行期 新皮疹不斷出現,舊皮疹不斷擴大,鱗屑厚,炎症明顯,癢感顯著,皮膚敏感性增高,可出現同形反應; ②靜止期 無新疹,舊疹不退; ③退行期 炎症消退,鱗屑減少,皮疹縮小變平,周圍出現淺色暈,最後遺留暫時性色素減退或沉著。
診斷
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皮疹特點及好發部位、發病與季節的關係等診斷。
鑑別診斷
需與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蘚、毛髮紅糠疹、副銀屑病、慢性濕疹、頭癬、盤狀紅斑狼瘡、汗皰性濕疹、甲癬、連續性肢端皮炎等病相鑑別。
治療
通常按輕、中、重三度治療:輕度,皮損面積10%。輕度只需外用藥物治療,中、重度需用聯合療法治療。
(一)外用藥物
1.焦油製劑
常用的有煤焦油、松餾油、糠餾油、黑豆餾油等,濃度一般為5%,使用方法為常規外塗、封包及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對慢性穩定性銀屑病、頭皮銀屑病及掌跖銀屑病效果最好。禁用於妊娠期尤其是前3個月的孕婦,也不用於伴嚴重痤瘡和毛囊炎的患者。
2.地蒽酚
又稱蒽林,是治療尋常型穩定性銀屑病最有效的藥物。常用蒽林軟膏和蠟棒,方法有常規塗藥法、短時接觸療法和聯合療法。
3.糖皮質激素類
最常用的外用藥,尋常型銀屑病可選用中效或強效的糖皮質激素,以軟膏效果最好,洗劑為差。用法為常規外塗法、間歇衝擊療法、輪換療法、封包療法、聯合療法。
4.維A酸類藥
適用於尋常型斑塊狀銀屑病。可引起局部刺激及光敏現象,若與糖皮質激素或UVB聯合,可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孕婦、哺乳期婦女及近期有生育願望的婦女禁用,兒童避免使用。避免與黏膜接觸,避免陽光下多曬。
5.維生素D類似物
治療穩定期或斑塊狀銀屑病非常有效,治療銀屑病性甲病效果較好。有卡泊三醇和他卡西醇兩類,其中他卡西醇可以用於面部。
6.免疫抑制劑
為面部銀屑病的首選用藥,有他克莫司和匹美莫司兩種。
(二)內用藥
1.抗腫瘤藥物
甲氨蝶呤是全身治療銀屑病的標準用藥,但治療量與中毒量很接近,開始劑量宜小。可以口服、肌內注射、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
2.維A酸類藥
單獨服用或聯合其他療法,療效較滿意。有阿維A酯、阿維A、芳香維A酸乙酯等。主要副作用為致畸胎。育齡婦女在停藥後的2年內應採取避孕措施。
3.免疫療法
(1)環孢素A 用於對常規治療無效的泛發性斑塊型銀屑病。不良反應有腎毒性、高血壓、噁心、嘔吐、乏力、肌顫及尿路刺激症狀等。
(2)他克莫司 治療嚴重頑固斑塊狀銀屑病有效。不良反應類似環孢素A,但對腎毒性、高血壓及骨髓抑制作用不嚴重。
(3)霉酚酸酯 治療嚴重銀屑病有良好效果。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症狀、貧血、白細胞減少,有增加感染和誘發腫瘤的風險,應注意檢測。
4.生物製劑
(1)細胞因子阻斷劑 依那西普、英利昔單抗、阿達利姆單抗。
(2)抑制T細胞和提呈細胞的協同刺激作用 阿法賽特、依法利珠單抗等。
5.抗生素
急性點滴狀銀屑病常伴有急性扁桃體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可選用青黴素、頭孢菌素類、氯黴素、紅黴素、甲硝唑、甲碸黴素等。
(三)物理療法
1.紫外線適用於靜止期冬季型病例,禁用於夏季型患者。
2.光化學療法(PUVA)。
3.寬譜中波紫外線療法。
4.窄譜中波紫外線療法。
5.308nm單頻準分子雷射療法。
6.光動力學療法。
7.沐浴療法(水療)。
預防
1.預防受潮著涼。
2.保持情緒平穩。
3.預防感染,避免勞累。
4.預防食物或藥物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