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三藏上人

《尋三藏上人》是唐代宰相武元衡所作的一首禪詩。該詩通過對尋訪追求佛法境界,最終卻只得到“雪中芭蕉”這一事件的描寫,抒發了詩人“萬事無須執著”的禪學感悟。

作品原文

尋三藏上人
北風吹雪暮蕭蕭,
問法尋僧上界遙①。
臨水手持筇竹杖,
逢君不語指芭蕉②。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上界:上界天,在欲界之上有色界與無色界。這三界及三界內部都以禪定深淺分級。上界中色界因有物無欲而殊妙精好,麗無色界則難以心識住於精妙禪定。
②芭蕉:《維摩經·十喻》中有芭蕉喻,以芭蕉中無有堅,以喻人身之不實。

作品譯文

北風勁吹暮雪蕭蕭,
問法尋僧上界遙遙。
手持筇杖臨水站立,
人來不語直指芭蕉。

作品鑑賞

武元衡為中唐時期較有作為的重臣。唐德宗欽其才曾一歲內三遷官,公元708年(憲宗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武元衡為人堅正有守,秉性莊重。其治理西川時曾使蠻夷懷歸,對削減藩鎮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做出了努力。可是,這么一位秉性堅正並卓有政績的宰相級人物,讀者卻從他的詩作中讀到了他內心的另一面。全詩在一種蒼涼落寞的人生基調之上,對佛法境界尋訪追求,而追求到的卻是雪中芭蕉——一個智慧的空境。作者先是以寒夜暗示人生的處境:北風吹雪落紛紛,一片寒冷、一片黑暗。出路在何方,作者踏上了問法尋僧的路途。而這路途對他說來實在是很遙遠。他尋到了僧人,他可能向僧人提出了久已縈繞在心中的一連串問題:“苦難人生出路何在,意義何在?”僧人手指芭蕉作為回答。“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維摩經·方便品》)僧肇注釋這句話說:“芭蕉之草,惟葉無乾。”儘管芭蕉花葉繁茂,但它卻沒有堅硬的枝幹。好似人生,一切榮華富貴或風浪坎坷,其實不過只是虛幻,並沒有所謂實在之物。既然如此,嚴寒酷暑、風花雪月都應淡然處之。不僅如此,對彼岸也無須執著,對佛法也不必追尋。僧人對苦苦尋來的訪道者不置一言便是引導他看空一切。宰相武元衡最後竟為刺客所害。這真使世人看到了世間的黑暗、生命的脆弱。而僧人的指引是否讓武元衡心靈超脫呢,卻不得而知了。

作者簡介

武元衡像武元衡像
武元衡(758年—815年),字伯蒼,唐代名相,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公元783年(建中四年)登進士第。歷官比部員外郎、御史中丞等職。公元807年(元和二年)為相,出為劍南節度使鎮蜀。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召還。公元814年(元和九年)與裴度用兵淮西,討伐吳元濟,以削弱藩鎮割據勢力。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秉政早朝,被平廬節度使李師道所遣刺客刺死。謚忠愍。善為五言詩,詩為當時人所傳並被之管弦。有《臨淮集》10卷,《全唐詩》存其詩2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