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關鍵字
學術性學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教育模式
作者
胡玲琳,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員
來源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性比較
培養模式
研究生培養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對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導師指導、論文評價等諸環節所採取的特定方式的總和。培養模式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其內部諸要素受到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時代需求的影響而發生變革,從而產生不同的培養模式。
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迅速發展,社會對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日趨多樣化,學術型學位與專業型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並存已成為共識。但由於專業學位在我國設定時間較短,人們對兩類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差異性認識不夠,造成實踐中“穿新鞋走老路”、“雷同”等現象,本文試圖通過對兩類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性進行比較,以期能為培養模式的實踐提供理論借鑑,促進不同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分類培養。
培養目標
原因
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總原則和總方向,它不僅是培養活動展開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一切培養活動的歸宿。研究生培養目標是指通過教育使研究生達到應有的基本要求和規格標準。具體而言,是在“品德結構”、“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方面達到研究生層次的標準。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範疇的不同,要求兩類不同學位的研究生培養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
品德和素質
養成科學家素養與實幹家精神的區別
1986年,國家教委發出的《關於改進和加強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既要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人員,也要培養套用部門的高層次人才”。學術性學位是指以科學研究為職業方向的學位,此類研究生教育主要培養科學接班人,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是學術性學位獲得者的主要職業,因此,在品德和素質結構方面,他們除了要具備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優良品行等一般教育所共有的思想品德外,關鍵在於養成科學家的素養,培養科學研究所具有的實事求是、開拓創新、鍥而不捨、甘於寂寞的科學家精神。專業學位是指以實踐為方向的學位,畢業後研究生主要是從事特定職業領域的高層次技術與管理工作,這種特定職業並非指一般意義上的職業,而是高級的、專門化程度較高的一種技腦結合的職業,它需要經過較深入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這種特定職業的專業人士所應具有的品德和素質結構,強調的是養成實幹家精神,即培養實幹家所具有的高水平的專業技能、高度的職業道德以及忘我的職業奉獻精神。
知識結構
具備開展基礎性研究與套用性研究的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關於碩士和博士學位標準的規定是,碩士學位獲得者必須“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學位獲得者強調“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從學位條例來看,無論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都要求培養“學”和“術”兩類不同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學術性學位研究生教育強調培養從事研究和發現客觀規律的科研後備人才,他們以認識客觀世界、探究科學規律、豐富人類知識為己任,主要從事基礎研究,研究成果側重體現學術價值。專業學位作為具有職業背景的一種學位類型,與學術性學位處於同一層次,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養社會特定職業的高層次技術與管理人才,在知識結構方面,以技術創新、開發研究為主。如果說學術性學位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的目的在於認識世界,回答的是“是什麼”、“為什麼”和“能不能”的問題,那么技術創新和開發研究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側重回答“做什麼”、“怎么做”、“有什麼用”等問題,後者主要通過利用基礎性研究的成果,創造和開發出新產品、新技術、新設計,體現知識的再創新價值,研究成果具有社會價值和套用價值。
課程設定
原因
課程設定是研究生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備科學研究和實踐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結構的主要環節。課程設定反映知識結構的內涵,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要求掌握的知識範疇有所區別,課程設定也體現出差異性。
學科與模組
學術性學位研究生教育以培養科研人員和學科專家為旨趣,培養這類研究生關鍵在於通過傳授系統而完整的學科知識,實現對本學科領域知識的創新與發展,因此,課程設定應該以學科知識體系為框架進行構建,即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選修課,四者按照一定比例組合成有層次、相關聯的課程體系。公共基礎課包括政治理論課、外語基礎課等,是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對研究生正確認識世界、養成科學素養和開闊視野非常有利;專業基礎課涉及到與本學科聯繫更緊密的基礎理論、方法學、基本技能訓練課程,它們按一級學科範疇設定,有利於拓寬研究生的學科知識面;專業課是形成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核心課程,反映本學科領域的前沿成果,對深化學科理論知識起著關鍵作用;少量的選修課是為了更好地豐富和拓寬學科知識。學科式課程體系可促進研究生學科知識結構縱向層面上的累積,達到從基礎知識向專業知識漸進式發展的效果,對科學研究的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是高層次的技術與管理人才,他們應具備一定的理論,同時更應是有真實技能的實幹家,是高層次複合型人才。課程設定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進行設計,而不是以掌握某門學科的知識體系為目標,“模組式”體系對培養這類研究生非常有利。模組式課程體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分類方法,將某一專業應開設的課程劃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模組,所有模組按照一定的形式組合成一個系統。“模組式”課程體系的優點在於:①有利於多學科課程的綜合。一個模組可以由若干學科的內容組成,模組之間相對獨立又橫向聯繫,把不同學科之間並無直接關聯的課程整合在一起,構成特定職業所需要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技能和素質的綜合培養。②體現課程設定的靈活性。模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增減,並不斷引人最新科一學技術成果和先進經驗,引入最佳技能,使課程體系的變動具有相對靈活性。
遞進與綜合
著名英國科學家貝爾納曾說過:“科學是一種累積的知識傳統。”就是說,科學創新是一個長期知識累積的結果。學術性學位承擔著科學創新的責任,課程內容根據學科內在邏輯來設定,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三者之間的課程結構體現層次性、銜接性和遞進式,形成一種縱向深化為主的知識結構。對本學科的理論基礎課程而言,呈現梯形結構,即本科生處於梯形底部,基礎課程設定最寬廣、厚實,博士生處於梯頂,基礎課程設定逐漸縮小,深度逐漸加大;而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課程而言,呈倒梯形結構,博士生在梯形底部,學科專業知識最寬厚,是在碩士生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和深化,碩士生在中間,是在本科生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和加深。學術性學位研究生教育通過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縱向累積和層層深入,拓展研究生的科研思維,提升他們的研究能力。
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定要符合專業人士的職業需求,表現出多元綜合的特性。首先,課程數量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以授課和課堂訓練為主,科學研究為輔助,課程數量往往多於學術性學位研究生的課程量,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要求至少修滿60學分,而教育類文理碩士只要求修滿30學分;我國的MBA課程數量也多於一般的管理學碩士。其次,課程設定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結合。克斯(C. W. Case)等人認為:“一個專業首先具有為他人服務的利他主義特點。”專業較之普通職業的成熟性和先進性,在於專業人士具有比普通職業人員更高度的自律性、實事求是的職業道德和忘我的職業精神,這是社會對專業標準的要求和專業人士為社會提供服務的性質所在。專業的這一特徵要求專業學位應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結合。科學教育關注的是“教人做事”,要求研究生掌握人文和自然科學的知識、技術和能力;而人文教育更關注“做人”的基本準則,它是一種倫理文化,注重人的道德品質、高尚情操、奉獻精神等方面的培養。專業標準所應具有的特性,要求專業學位課程設定除了重視科學教育,還要注重職業道德和人格養成的人文教育。
報考條件
學歷 | 報考要求 | |
大學本科 |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可直接報名參加。 | |
國家承認學歷的高職高專畢業生 |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經兩年或兩年以上(從畢業到錄取為碩士生當年9月1日),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 |
成人高考 畢業生 | 成人高校大專畢業生 | 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專畢業生,畢業後兩年(從大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生當年的9月1日,下同)或者兩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含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可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
成人高校應、往屆本科畢業生 | 成人教育學歷是國家承認的,成人教育本科往屆生可以直接以本科生的資格報考。而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生由於報考時(每年的11月中旬)並沒有取得本科學歷,所以只能以同等學力的資格報考,不同於全日制的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生。 | |
高等教育 自學考試 | 自考本科 畢業生 | 自考生和網路教育學生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無論是否已取得學位都能報考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 |
自考專科畢業生 | 自考專科畢業生自取得專科畢業證書後工作兩年後才有資格報考,有的學校還在此條件的基礎上加上必須通過自考本科主幹課程的規定,有的學校規定部分專業不招收大專畢業生。具體報考情況,考生應提前向擬報考的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諮詢。 | |
未取得本科畢業 | 每年12月份畢業的本科畢業生,在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之前,到本地招考辦申請辦理“自學考試在讀考生成績單”,以本科在讀的同等學力的身份報考研究生,待來年4月研究生錄取複審時,再出具正式的本科畢業證,確認考試資格以及是否被錄取。 | |
黨校函授 畢業生 | 黨校函授實際上是黨為了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黨員幹部隊伍而進行的一種內部培訓。相對於國民教育(即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高教自學考試等)而言,“進口”要寬一些,“出口”要松一些。有關檔案規定:“黨校函授畢業生不得享受國民教育系列學歷同等待遇”。具體考研規定請與所要報考單位進行確認。 | |
普通高校結業生與肆業生 | 從2002年起,高校結業生(沒有畢業證,但沒有完成所有的指定學業科目,有普通高校結業證書)可以按同等學力身份報考。肆業生(在普通高校學習一段時間,完成部分的指定學業科目學習有普通高校肆業證書)根據不同學校要求執行。 | |
同等學力 | 1、通過本科段課程;2、英語達到本科畢業水平;3、要求發表論文或有科研成果;4、複試時要加試兩門專業課(對於以上問題,第一和第四是各招生單位的共同要求,第二和第三各招生單位則有不同要求)。 | |
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 | 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再次報考碩士生,但只能報考委託培養或自籌經費的碩士生。 |
專業學位研究生考試科目設定及試題選用一覽
序號 | 專業學位類別碼 | 專業學位類別 | 第一單元 | 第二單元 | 第三單元 | 第四單元 |
1 | 4601 | 工商管理碩士 | 英語一、英語二、俄語、日語 | 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 ||
2 | 4901 | 公共管理碩士 | ||||
3 | 5301 | 會計碩士 | 政治理論 | 會計學基礎 | ||
4 | 5401 | 體育碩士 | 體育綜合 | |||
5 | 4201 | 教育碩士 | 教育綜合 | 單位自命題科目 | ||
6 | 4301 | 工程碩士 | 數學一、數學二;工業設計工程單位自命題 | |||
7 | 4802 | 獸醫碩士 | 獸醫基礎 | |||
8 | 5601 | 風景園林碩士 | 風景園林基礎 | |||
9 | 4701 | 農業推廣碩士 | 農業知識綜合一、農業知識綜合二、農業知識綜合三、農業知識綜合四 | |||
10 | 5501 | 藝術碩士 | 藝術基礎 | 單位自命題科目 | ||
11 | 5901 | 社會工作碩士 | 社會工作原理 | 社會工作實務 | ||
12 | 4101 | 法律碩士(非法學) | 英語一、俄語、日語 | 法碩聯考專業基礎(非法學) | 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 | |
13 | 4102 | 法律碩士(法學) | 法碩聯考專業基礎(法學) | 法碩聯考綜合(法學) | ||
14 | 4401 | 建築學碩士 | 建築學基礎 | 單位自命題科目 | ||
15 | 5701 |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 漢語基礎 | 單位自命題科目 | ||
16 | 4502 | 臨床醫學碩士 | 西醫綜合、中醫綜合 | |||
17 | 5002 | 口腔醫學碩士 | 西醫綜合、中醫綜合、口腔綜合 | |||
18 | 5101 | 公共衛生碩士 | 西醫綜合、中醫綜合、衛生綜合 | |||
19 | 5801 | 翻譯碩士 | 翻譯碩士英語、翻譯碩士俄語、翻譯碩士日語、翻譯碩士法語、翻譯碩士德語、翻譯碩士朝鮮語 | 英語翻譯基礎、俄語翻譯基礎、日語翻譯基礎、法語翻譯基礎、德語翻譯基礎、朝鮮語翻譯基礎 |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 |
20 | 348 | 文物與博物館學碩士 | 政治理論、英語二 | 單位自命題科目 |
導師指導
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起著關鍵作用,導師指導的目的在於開拓思路、挖掘潛能和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生源對象和培養目標的不同,規定了兩類教育在導師隊伍的組建和導師指導方式上的差別,總體而言,形成學科導師組和校內外雙導師指導的區別。
學術性學位研究生除了擔負傳遞高深學問的歷史重任外,主要承擔著創新知識和發展學科的責任,後者是學術性學位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的主要任務。如美國研究生院對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者有一條標準是“有對本學科發展做出個人貢獻的能力”;日本《研究生院標準》對獲得學術性博士學位者明確規定,“對從前的學術研究成果再增添新的見解”;我國《學位條例》對博士學位獲得者也規定,要“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逐漸壯大,科學研究範圍變得越來越深入、交叉、邊緣化,僅靠導師一人指導各種類型的研究生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況且,當今科技正以不斷分化、綜合併以綜合為主流的趨勢發展,“創新性成果往往產生在多學科的相互交叉點上”。為保證學術性學位研究生的科研創新,就需要建立起不同學科組建而成的學科導師組,通過導師組的最佳群體組合,集思廣益、資源共享,使研究生博採眾長、開闊視野,促進知識的創新與學科的發展。
專業學位研究生以往多數是在職研究生,“進校不離崗”,邊工作邊學習;從2009年開始全日制研究生規模不斷發展壯大,開始學習、承擔課題及教學、在研究所/企業進行技術開發。研究生除了在校集中上課外,大部分時間仍需用於工作實踐。對這類研究生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培養,更有利於研究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和論文質量的提高。所謂校內外雙導師制,是指有深厚理論基礎、較豐富指導經驗的校方導師,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較強基礎理論和一定指導能力的各職業部門的導師共同指導、培養研究生。校方導師一般有較強的科研功底,有多年指導研究生的實踐經驗,但他們對各職業部門的具體實際問題、特殊背景等並非十分熟悉,所以他們以學術指導為主;而各職業部門導師對本單位的現實與發展、本部門的技術問題有清楚的了解與認識,因此,他們以指導實踐工作為主。通過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發揮導師各自優勢,取長補短,不僅有利於專業學位研究生理論水平的提高,對研究生專業技能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論文評價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獲得學位的重要依據之一。正如以上所述,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有所區別,導致兩類人才學位論文評價標準也存在差異。
創造與創新
學術性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科學接班人”,他們的主要職責是進行科學研究,並創造出“原創性”科研成果,這種成果是對前人的超越和對未知領域的開拓,努力為人類知識大廈添磚加瓦。“創造性”內涵概括起來體現為四方面:①開拓前人未涉及或未研究的學科前沿領域,提出新發現。②對所研究的新問題或老問題,提出新理論或新方法。③把一些零星的知識綜合化或系統化,提出新觀點或新思想。④運用或移植現有理論或方法解決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學術性學位論文對發展學術、科技具有重大貢獻,一些研究成果甚至能夠填補科學研究的空白。
專業學位與學術性學位儘管都屬於同一層次,但學術性學位論文要求做出創造性科研成果,而專業學位論文則主要從事套用性研究,從創新程度而言,其學位論文不必像學術性學位論文那樣注重原創性研究,而是側重實踐探索的創新,能夠體現綜合運用所學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獨立承擔專業領域實際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理論與實用
學術性學位論文與科普讀物、實驗報告、科技情報等文章有所區別,注重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學位論文屬十議論文本,即通過說理的方式來解釋和回答問題,正如劉勰所言,“論者,倫也”,這個“倫”就是分層次、有條理地講道理的意思。學術性學位論文既要注重理性思維的高度概括與抽象,也要對研究結論進行填密的理性論證,學位論文充分體現理論色彩。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養高層次套用型人才,撰寫論文的目的在於增強研究生研究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突出社會性、經濟性和實用性價值。專業學位論文必須立足於實踐,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實踐工作中需要研究的問題,或者制約某個部門、行業或企業發展所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數據採集準確,論證嚴密,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可行性。優秀的專業學位論文不僅對實踐具有指導和參考價值,而且能為實踐部門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業與綜合
研究生教育是高度專門化的專業教育,是為培養各行各業高級專門人才服務的,因此,學位論文是進行專業領域專項課題研究的成果。學術性學位論文要求對本學科發展作出貢獻,表現為專業理論精深、專業內容深邃、專業術語抽象,專業概念深奧,對業外人士顯示出“高深學問”的效應。學術性學位論文正是通過對專業領域知識的不斷探索與深入研究,促進本學科知識的逐漸創新與發展。
專業學位論文要求體現研究生層次和專業學位的特性,並不強調一定是純粹的學術研究,但也不能降格為實際工作的簡單總結,而要體現作者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0世紀9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對工程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工程是關於科學知識的開發套用以及關於技術的開發套用的,在物質、經濟、人力、政治、法律和文化限制內以滿足社會需要的一種有創造力的專業。”該定義揭示了工程的實踐本質,即兩個“開發套用”(科學知識的開發套用和技術的開發套用)以及專業使命(滿足社會需要),這表明專業學位論文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關注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因此,專業學位論文的評價標準應重視套用價值和學術價值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