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封豕,比喻貪暴者、侵略者。
出處
![封豕](/img/d/e08/nBnauM3X3cDNyYDM0kDNxMDN2QTMzEjM0QDOzQTNwAzMwIzL5Q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比喻貪暴者。《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伯封﹞實有豕心,貪惏無饜,忿纇無期,謂之封豕。”《舊唐書·李密傳》:“三河縱封豕之貪,四海被長蛇之毒。”陳毅《六國之行》詩:“百戰驅封豕,千辛製毒龍。”
(3).喻暴虐殘害。《文選·揚雄<長楊賦>》:“昔有強秦,封豕其士,窫窳其民。”李善注引李奇曰:“以喻秦貪婪,殘食其人也。”晉袁宏 《後漢紀·孝順帝紀上》:“郡縣設令,封豕黎民。”
(4).星宿名。奎宿的別稱。《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為溝瀆。”
封豕,基本釋義是比喻暴虐殘害,出自《文選·揚雄》。另有大豬、星宿名等釋義。
封豕,比喻貪暴者、侵略者。
封,動詞,密閉,使跟外面隔絕。當名詞時指裝東西的外套。漢字:封fēng封字骨刻文演變: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
基本信息 字形結構 基本字義 詳細解釋 詞性變化封常清(?—756.1.24),歷史人物,蒲州猗氏人(今山西猗氏縣南二十里),唐朝名將。封常清為蒲州猗氏人,但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治龜茲,今新疆庫...
人物 介紹。”據此,豕韋氏國當為商湯所滅。歷史溯源殷商武丁時,商王滅了祝融之後,收回豕韋氏國,封給劉累後裔,繼續豕韋氏的稱號,《左傳》杜預註:“豕韋復國至...“韋”在《國語》、《左傳》中皆作“豕韋”的簡稱,豕韋氏國都在今河南滑縣...
歷史溯源語出:《楚辭·天問》:“封狶是射。”《淮南子·本經訓》:“封豨修蛇,皆為民害。”高誘註:“封豨,大豕;楚人謂豕為豨也。”
特徵特性 史書記載馮豕,別名大豬,哺乳綱豬科。語出:《文選·張協<七命>》:“於是飛黃奮鋭,賁石逞技,蹙封狶,僨馮豕。” 李周翰 註:“封、馮,大也;豨、豕,獸也。”
石家莊封龍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這裡既有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又有十分豐富的歷史資源,在我國文化史、科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石家莊封龍山概況語出:《天討·豕韋之裔<普告漢人>》:“ 廣西 按察使 白公 洵 墓誌銘云:‘ 南寧 錢糧,正額外加派數錢,名曰附封。’”
拼音 注音終第三子,曰,為彭姓,封於大彭,謂之彭祖,彭城是也。豕韋,彭姓之別封於豕...的重要部族韋或曰豕韋的後裔,而豕韋是其時黃河流域歷史極為悠久的部落之一...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氏曰御龍氏,以更豕韋氏。”杜注云:“更,代...
基本概念 歷史記載 發源地點 分支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