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門底村

寺門底村

寺底村地處城郊,在改革開放前,寺底村人以種地為生,住房以窯洞為主、極為簡陋,一年勞累到頭僅僅能解決溫飽問題,經濟來源單一。”村主任梁三姓告訴記者,隨著改革開放以來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完善落實,寺底村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基本信息

寺門底村

寺門底新村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靈川鎮桂黃公路東面800米處,距縣城3公里,距市區8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共83戶,人口347人,有黨支部一個,黨員8名,總占地面積25畝,耕地面積441畝。寺門底老村由於在雨季經常被洪水淹,自1998年起,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幫助下,經建設局統一規劃,寺門底村民分三批搬遷至現所在地,現該村道路硬化,綠草成茵,家家戶戶建有新樓房,被稱之為桂黃公路旁的別墅村、花園村,是桂北新村建設的新亮點。近幾年來,寺門底新村民眾在村支部的帶領下,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目標,不斷理清發展思路,因地制宜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該村充分發揮城郊優勢,僅勞務輸出一項平均每戶有一人以上在外務工,勞務輸出的收入占全村人均純收入的一半以上。在家的勞動力從事主要種植、養殖業,種植業以水稻—蔬菜模式為主,蔬菜全年的複種面積達500畝以上,養殖方面每戶均養殖二元母豬1至2頭,以及3-5戶的養雞大戶,每戶年出雞1-2萬羽。2005年寺門底村人均純收入達3398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000多元,生活寬裕的寺門底人通過幾年的努力,現新村每家都建有新樓,房屋占地達200㎡,人均住房面積接近50㎡,自來水、改廁及沼氣入戶率達100%,彩電入戶率接近100%,手機入戶率達80%。2005年寺門底新村以生態小康文明長廊建設為契機,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為目的,通過召開全體村民大會,充分發揚民主管理,極大的調動了村民積極性,該村村民激情高漲,自籌資金30多萬元,並爭取市、縣、鎮政府及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著力抓好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現已取得初步成效。該村完成村內道路硬化2100米,房屋立面改造完成75戶,村內綠化、美化面積達5000㎡,建有休閒涼亭2個以及垃圾池2個,桂黃公路至村口800米柏油路已鋪設完工,村籃球場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占地180㎡建築面積達400多㎡的村文化綜合樓已竣工,目前進入內部裝修階段,圖書室、活動室、會議室即將投入使用。隨著新村建設的完成,過去“睛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再也沒有了,民眾渴望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2006年春節期間在剛投入使用的籃球場舉辦了村內籃球賽,邀請外村彩調隊進村演出,目前,“講文明、樹新風”、“婚育新風進萬家,美德教育在農家”、十星級文明戶評比、組建秧歌隊等活動正在進行當中。在寺門底新村,村民們安居樂業,近幾年來沒有出現因違法而被勞教、判刑的人員,計畫生育率達100%,村內鄰里和睦,互相幫助,紅白喜事一切從簡已蔚然成風。村規民約、衛生制度、衛生評比等制度健全,村內管理民主,村幹部在村民大會上一年一選,村內重大事項通過村民大會通過,村集體財務每半年公布一次以上[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