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街

漢口有條寶慶街、寶慶正街。清代的湖南寶慶府,是個大去處,下轄今新寧、新化、邵陽、武岡諸多縣市;漢口礄口區的寶慶正街,不足兩百米,卻衍生出二街八巷:寶慶二街、寶慶三街、寶慶一巷,寶慶二巷……寶慶八巷!


詳細

三百多年前,湖南寶慶府的客商,慕漢口九省通衢的地利,是個以貨換錢、將本求利的好地方,於是,就把煤炭、衫木、竹子、紙張、茶葉之類土特產,裝船駕櫓,離寶慶,出洞庭,下漢口,披風沐雨,擔著偌大風險,逐商業利潤,拓生命空間。考慮到從漢口返回寶慶乃逆水,行舟實在吃力,這些來漢口的運輸船,就設計只用一次,不擇木料,用當地松木板,船面粗糙,只刮灰不上油,到了漢口,連貨帶船一起賣。一趟下來,船員水手,大多留在漢口,做了“挑碼頭的”;艄公這類專業人員,仍回原籍候雇。久而久之,賺了銀子的和出苦力的湘籍人,就在這漢水邊,或建瓦屋起層樓,或搭棚子蓋偏廈,形成了以寶慶府人為主的民居片,漢口人稱寶慶幫。
舊時的漢口鎮,是個五方雜處的商埠,“本鄉人少異鄉多”,且“九分商賈一分民”,商業競爭在所難免。商業競爭是生存競爭的一部分,在競爭從無序到有序進化的過程中,惡性競爭的事也時有發生。漢口其他幫與寶慶幫之間,歷史上就有好幾起慘烈的“打碼頭”。清鹹豐年間,為加強湘籍人在漢口的凝聚力,寶慶府在漢商人,在寶慶街建起“寶慶五屬同鄉會”的會館,並在會館附近漢水出江處的集稼嘴,建起自己的專用碼頭———寶慶碼頭。後來,湘人來漢日漸增多,見漢口已十分擁擠,遂朝漢水南岸的漢陽發展,且多經營竹木業。逐漸,在漢陽鸚鵡洲上,居民逾萬,2/3是湖南人,形成包括寶慶籍在內的長沙、衡陽、西湖、東湖五部十八幫龐大的商業民居群落。
這過程,是生命延續的過程,容易讓人想起蒲公英……
寶慶幫,以自己不屈不撓的奮鬥,展示了湘人拓展生存空間的韌勁。
寶慶幫,以他們的勤勞和智慧,為武漢城市的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