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廟

寶慶廟

寶慶廟地處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上周村,始建於宋淳祐年間(公元1241——1253年),。該廟通面寬10.8米,通進深30.26米,占地面積約320平方米。由門樓、大殿、戲台、天井、廂樓組合而成。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寶慶廟,始建於宋淳祐年間(公元1241——1253年),中間曾有幾次修繕,最後一次大修在一九四三年,經過修葺後的寶慶廟,非常雄偉壯觀,可惜在文革中遭到嚴重破壞,後作鄉手工業社的工作場地,辦工廠等,廟宇日益頹廢,至造梅溪水庫的時候,衰敗的廟宇整體拆除。

建築結構

寶慶廟寶慶廟

門樓二樓五間,門前卷蓬頂。大廳五間,明間為抬梁式結構,次間、梢間穿斗式結構,走廊卷蓬頂,五間門面沒有凹凸,都砌成高牆,中間開一頭雙扇大門,大門上方“寳慶廟”三個大字,不是書寫在木匾上,而是用磚頭雕刻出來,鑲嵌在牆上,三個大字塗成黑色,蒼勁有力,大門兩側的石柱上有一副對聯:遠岫拱而歸祀事共青山永固磻溪廻且轉恩波同綠水長流。

前幢二樓開窗,窗下的牆面上(大門之上的位置)繪有許多三國故事,諸如“桃園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三英戰呂布”、“長坂坡救主”等。每幅畫約六十公分見方,畫面色彩鮮艷,線條清晰,各種人物形態逼真,呼之欲出。

廳前明堂,築有戲台,戲台為單檐歇山頂,螺旋式藻井。廳堂廊檐間梁、枋鏤雕精細,色澤尚鮮,保存尚屬完整。兩旁各有廂房數間,內有“重修上周岙寶慶廟裴公碑記”一通,高2.08米,寬0.83米,厚0.10米,立於民國十一年八月(1923),全文正楷,記述1923年寶慶廟重修事宜。

寶慶廟寶慶廟
戲台的頂屋為歇山頂,檐角高翹,凌空欲飛,氣勢軒昂,高翹的檐角上,有小獸蹲著。高聳的屋脊上盤伏兩龍,龍頭相對,龍尾高翹而捲曲,形象生動,活靈活現。屋脊中間灰塑兩個壽星,鶴髮童顏,一個手扶拐杖,一個捧著葫蘆寶瓶;兩隻吻獸緊緊咬住屋脊兩端。兩側的垂脊上還塑有楊家將的人物,或騎馬或站立,背插威風旗,或提刀或握槍,個個威風凜凜,活靈活現。戲台的頂部為螺旋形藻井,做工考究,雕刻精緻。檐下的橫額兩面,或雕龍雕鳳,或繪山水人物,非常美觀。戲台二側的石柱上刻一副對聯:誰是誰非莫道古今無賞鑒降殃降福須知天地有循環。台面有一圈低矮的欄桿護圍。

後幢為五間大殿,地基比天井高五六十公分。大殿的屋頂與前幢相似,除了吻獸,盤龍之外,多了垂脊和垂脊上的雕塑人物。前檐部分為卷棚頂,卷棚頂下的月梁和橫樑上均有花紋雕刻,檐柱之間有小巧而精美的雀替。正殿為抬梁式,門面也比側殿闊一些,由於省去了中間的屋柱,所以感覺正殿特別的高大寬敞;側殿為穿斗式。

正殿上供奉的是裴君老爺菩薩,裴君峨冠博帶,紫紅官袍,慈眉善目,聖像莊端。裴君的暖閣前面是元寶形供桌,桌子周邊雕刻精細,其間鳳飛龍翔。桌上擺著供品。殿中兩側還插有“肅靜”、“廻避”字樣的牌子。懲惡揚善的四將菩薩站在裴君的暖閣前。大殿上掛著四隻六面體絲織大紅燈籠,燈籠直徑約七十公分,高達一米,每隻下面垂六束紅色須絲,裡面點上蠟燭,若是在夜裡,燈光燦爛,既肅穆又安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