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經.霸圖》
原文:
侯景反。至京師,幽帝而崩[天監中,釋寶志為詩曰:“昔年三十八,如今八十三,四中復有四,城北火酣酣”。帝封記之。帝三十八克建業,八十年八十三,四中復有四,城北火酣酣”。帝封記之。帝三十八克建業,八十三遇火災。元年四月十四日同泰寺火災。皆如其言,此之謂也。
譯文:
侯景反叛到京城,幽禁了蕭衍,蕭衍死去。梁武帝天監中期,和尚寶志有一首詩寫到:“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二。四中復有四,城北火酣酣。” 蕭衍查封了這本書,把上面的話記下來以備察驗。梁武帝蕭衍三十八歲時攻克建業,八十三歲時遇到火災。元年四月十四日同泰寺起火,這些都與和尚寶志的詩句暗合。
原文:
梁時沙門寶志為書曰:“牽三來就丸,索虜下殿走。意欲東南遊,厄在彭城口。”今茲三月,江東童謠曰:“‘江水何冷冷,楊柳何青青,人今正好樂,已夏戌彭城。
譯文:
寶志的和尚在書中寫道:“牽三來就九,索虜下殿走。意欲東南遊,厄在彭城口。”今年三月,江南有一首童謠這樣唱道:“江水何冷冷,楊柳何青青,人今正好樂,已復戍彭城。
南京靈谷寺寶公塔
從靈谷寺西行200米左右,便可見到寶公塔。遊人到此,看到塔前碑上,有李白的詩、吳道子的畫和顏真卿的書法,頓時嘆為觀止。一生充滿神話色彩的寶志,生於東晉末年,歷宋、齊、梁朝。他整日提著的杖頭上所掛的刀、尺、佛,據說是用諧音暗示未來的三個朝代:刀切削整齊,預言齊朝;尺用於丈量,預言梁朝;佛可撣塵,預言陳朝。而他的預言總是很靈,且名聲越傳越大,連梁武帝都特別敬重他。上千年沿襲下來的寺廟撞鐘習俗,也始於寶志。有一次,梁武帝詢問寶志如何解救地獄中的痛苦,寶志回答:“惟聞鐘聲,其苦暫息”,於是梁武帝下詔要天下寺院擊鐘。有關濟公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民間耳聞口傳,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直至明末清初,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跡的《濟公傳》。據清末文人蔣瑞藻先生在《小說考證》中說: 實則南宋初無濟公是人,乃因六朝宋寶志而偽傳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