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嚴寺塔

寶嚴寺塔

寶嚴寺塔位於河南省西平縣城東關。北宋末年始建,六角七級樓閣式磚塔,高28.8米,仿木結構,乳白色。鐵鑄塔剎高2.16米,上有相輪,由仰蓮、覆蓮承托。塔內一、二層有盤鏇式梯道,三至六層塔壁內設豎井式梯道。每層塔壁均開有塔窗。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寶岩寺塔,又稱“寶嚴寺塔”,俗稱“東關塔”,位於河南省西平縣城東關,具體位置在西平大道與文化路交叉口,因其原在寶岩寺外西側,故得名。

歷史沿革

西平寶岩寺塔西平寶岩寺塔
寶岩寺塔始建於北宋時期,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為佛教寺院,民國年間廢。

據歷史記載曾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四月,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九月兩次修葺;

198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撥款2.3萬元,全面整理和修繕,重新維護後的古塔,整體煥然一新。

1982年,寶岩寺塔被公布為西平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11月21日,寶岩寺塔被河南省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寶岩寺塔作為宋代古建築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建築結構

寶嚴寺塔寶嚴寺塔
塔為仿木結構樓閣式七級磚塔,平面呈六角形,高28.8米。頂有鐵鑄塔剎,呈蓮花狀,高2.16米。一、二層塔室為四角形拱頂室,設台階式盤鏇梯道;三至六層為六角形拱頂室,設井式梯道。登梯道可達六層,遊人登梯道及豎井達第六層,以憑高眺望。從建築風格看,當屬北宋晚期建築,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塔層七級,下盤上斂,中通外直,塔呈六角,牙角明現,角飾龍首,向外飛展,三層飛檐,花紋各異,明凸暗陷,周圍伸縮盤鏇,匠心別出心裁,構思巧妙自然。

座東面西,六角五面,第一層一門,二層前後兩門,三層左右兩門前一門共三門,第四層附側兩門前後兩門共四門,五層兩門,六層前一門左右兩門,七層一門,上呈半圓,塔的底層8米有餘,精砌固堅,內設梯道,上為豎井,下梯盤鏇而上,地下有枯井,世人未探,相傳古與洪河地脈相連,若把鴨兒放入其中,鴨兒可從洪河水中游出。頂座鐵剎,呈蓮花盆狀,直徑2米5左右,重為數噸,如何把鐵剎升上塔的(當時並沒有吊機),至今還是個謎,以待後考。

歷史傳說

寶嚴寺塔寶嚴寺塔
西平是個風水寶地,相傳有一石(音dan,一種盛糧食的容器,十斗是一石)二斗芝麻的官。有一次南蠻子到西平走親戚,這一天機被他識破。他認為天下官是一定的,西平出官多,其它地方就相應會少。他決定造一座塔鎮在這裡,把這裡的風水破了。他母親娘家在西平,心是向著西平人的,就懇求他手下留情。他當著母親的面,答應給西平留一石芝麻的官,背地裡卻暗使功夫。

塔建成後,風水被破壞了。西平縣城降生下一個男嬰,取名一石。這一男嬰的名字代替了那一石芝麻的官。一石長大後,做過一名地方小官,政績了了,名不見經傳。

還有傳說為,西平地下有龍氣,有一日被皇帝身邊的大臣發現,就上報了皇帝,皇帝下令在西平東關這裡建塔鎮壓,同時建立寺院,名曰寶嚴寺。為了漏掉西平縣的龍氣,在寶嚴寺塔里還專門挖了一口深井,來讓龍氣漏走。寶嚴寺塔的頂端據說之前有夜明珠,大如碗,為東海龍珠,為了是讓龍氣上行,對應深井,結果現在龍珠早已沒有,但塔內的深井還在。唏噓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