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乘寺結界記

建炎改元(1127),歲在丁未八月,官軍據錢塘作亂。 唐上元二年(761)建,為靈遠寺。 會昌中(841—846)廢,大中十三年(859)復置,為聖像寺。

大緣勝事,興之實難,自非有大比邱佛所授記,與神為謀,鮮有不為群魔所攻而敗其成者。
杭之新城佛殿三十有七。寶乘自隋距今凡三易其額,初曰靈遠,又曰聖像,又其次即今額也。歷年不為不多,野水荒山中峙孤殿,頹廡缺甃,過者不成式,而大界未標,方隅莫辨,僧徒居之,老死其間,不知幾千百輩,擾擾畢世,住無法地。
元符(1098—1100)中,錢塘靈芝律師照公,游錫本邑之寧國院,為結大界,道俗鹹往,嘆未曾有。時寶乘主寺僧義聰,來率先子,偕至寧國,受菩薩戒。先子與聰同甲友也,睹茲勝事,歸語比鄰,邦方為兒童,已知合爪諦聽,深契襟期。他日聰師復過先子,語甚暇,且欲追寧國之轍,有請於照公。未幾,照還錢塘,歲月荏苒,聰亦告老謝寺事,其事卒不就。後十許年,照示滅,凡郡城暨諸邑佛廟之界事,皆寂寥無聞,加以兵火之餘,干戈日尋,煨燼之墟,民靡奠居。雖方外衲子,往往不復有安穩處,擔囊重跰散而之四方,遑遑若流民矣。 建炎改元(1127),歲在丁未八月,官軍據錢塘作亂。冬十有二月,王師南討才克平。而了全師實主寶乘,慨然悼聰志之不就,嘆國步之多艱,顧無以為國為民祈福軫災,乃謀諸其徒與諸檀信,膝行造請今律師欽公,結此界相,以嚴僧居,以隆佛事,為永永饒益方便。欽公嗣照之學,為東南稱首,嘉全之勤,惠然肯來。結界之夕,月色澄皎,星斗四垂;唱贊互答,梵唄清越,空行回響,如有神物,為之道訶,大眾歡喜,作禮而罷。
嗚呼!異哉,寶乘之在山川蓋數百年。唐羅紹全記“聖像寺”甚詳,恨其文不足傳,而白公樂天與崔鄯,皆有詩以贈巨川上人,亦尚如前日,其人必可稱,然未聞有大界相,亦未聞僧徒之盛如今日者。全師為眾竭力成此勝事,寧知非巨川後身?欽公為此山間垂此大緣,五百年後道價益重。全師丐文記之,予方束裝趨行,在語不能工,聊敘梗概,以塞勤請,非敢以為文也。尚冀他時,浩然來歸,借函丈地作蓮社,主人姑以為兩家券雲。 靈苑寺又名寶乘寺:在縣西十八里。唐上元二年(761)建,為靈遠寺。初,梓州刺史羅石朔掘地得銅鑄佛像,失所在,而新城人獲之野,因建寺焉。新登鄉有佛嶺,事由此也。會昌中(841—846)廢,大中十三年(859)復置,為聖像寺。吳越王迎其像入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今額。元至正(1341—1368)時廢。明洪武戊午歲(1378)重建,永樂(1403—1424)間又廢。天順(1457—1464)間,知縣張鳳命僧如玉復興。弘治(1488—1505)間僧福清修建,有記。寺為休糧和尚開,山中有脫龍洞、濯龍池、噓雲亭、妙香堂、深靜堂、指月堂。《舊志》
孫邦據《新登縣誌》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孫邦為吳越國尚書孫陟六世孫,登宣和三年(1121)進士,文學聞於當世。建炎二年(1128)召為行在大學錄。建炎三年,為婺州教授。紹興四年,以左朝奉郎充奉使書狀官,其間以吏部郎中奉使金國,不辱命而還。六年,添差通判平江;十一年,由江西路轉運判官放罷。呂城故有孫陟廟,孫邦過之曾留題於壁,家居新登崤山下,有《崤峰集》,已佚。《全宋詩》及《新登縣誌》收錄有孫邦的詩數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