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移情

定 義

審美移情指的是人把自己的感情、性格、情緒移到他物之中,形成交融的境界而渾然一體‍。審美移情理論是由德國心理學家立‍普斯(Theodor Lipps, 1851—1914)最早提出和確立的。

移情現象

心理學家把審

自然風光自然風光
美活動中將沒有知覺的自然景物賦予人的感情的現象叫做移情。文學作品關於“移情”的的現象有很多。秋春代序,花落花開本是自然規律,可在多情的黛玉眼中,一草一木都含有情感,帶著悲歡,以至使她痴情地向它們訴衷腸,如黛玉葬花辭中所唱“儂今葬花人笑痴”。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體驗到這種現象,“人逢喜事精神爽,山也歡來水也笑”,這便是典型的移情現象。
許多藝術創作也經常調動多種手段企圖喚起人們的移情效應。尤其是電影,每當故事出現悲壯的情節的時候,常常出現大海蒼松;而每當有人病危呻吟之時,常常出現電閃雷鳴,或是陰雲慘澹,淒風苦雨。
審美移情效應是藝術創作和審美活動的一個極至境界。它的出現需要長時間的情感積累、很高的審美感知和適宜的審美環境。杜甫吟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正是他眼見國家破敗,心中的悲憤之情使得他對著花落淚,看到鳥痛心。敏銳的感知和適宜的審美環境是必須的。現在,我們的許多審美活動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常常與我們的審美感知遲鈍、審美環境不佳有關。

啟示意義

藉助移情現象,可以表達更為豐富的思想感情。在生活實踐中,我們應該積極培養健康的情感,保持良好的情緒,學會運用移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我們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更生動、更形象、更活潑、更富有情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