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概況
寨後社區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西安街道辦事處,下轄有寨後上、寨後下、麗春巷、萬春巷等25個村(居)
![社區一角](/img/a/bc5/nBnauM3X4cDO5UzMyMTOwkzM0MTM2YTOyMDMwADMwAjMxAzLzk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自然資源
麗江雖處低緯地區,但海拔較高,加上地勢北高南低,山川縱橫交錯,因而形成氣候區域差異和一個地方的垂直差異明顯,使全區兼有亞熱、溫、寒帶三種氣候。就全區範圍看,西北溫寒,東南暖熱,玉龍雪山永久積雪,為寒溫帶高山氣候;平壩及半山區涼爽宜人,屬暖溫帶高原山地氣候;金沙江河谷乾燥炎熱,屬亞熱帶氣候。就某一地看,則三種氣候並存,比如金沙江虎跳峽,谷底海拔1500~1700米,兩側的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海拔分別為5396米和5596米,相對高差達3900米,江灘是亞熱帶氣候,隨海拔上升,依次有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氣候,山頂則是高山苔原帶和終年積雪的雪山冰漠帶,典型地體現出“一山分四季”和“立體氣候”的特色。
根據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遞減0.6℃從麗江古城到玉龍雪山僅15公里之隔,海拔從2400米上升到5596米,垂直高差達3196米,上下溫差約為18.8℃。這相當於我國南端城市廣州(年均氣溫21.8)和北端城市哈爾濱(年均氣溫3.7℃)之間的溫差。
另一方面,麗江處於低緯度高原,冬夏兩季日射角度變化小,地面溫度比較均勻;而每年夏秋,又受含水份較多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陰雨天多,地面氣溫不易升高;加上縱橫交錯的山脈成為阻擋北方寒流的天然屏障,所以全區大部分地方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這裡夏天涼爽,最熱月份的平均氣溫為18.1~25.7℃;冬日陽光明媚,溫暖如春,最冷月份的平均氣溫為4.2~12.1℃;但陰雨天氣溫較低,故有“四季無寒暑,有雨便成冬”之說。我國劃分季節的習慣,以平均氣溫低於10℃為冬季,高於22℃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季,麗江地區年均氣溫在12.6~19.8℃之間,因此可以說,麗江年溫差小,長春無夏,春秋相連,一年四季都適於旅遊觀光。而從一天的溫度來看,麗江早晚較涼,中午較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0~20℃。
第三方面,由於麗江地區南向雲貴高原,北依青藏高原,冬、夏控制本區的氣團性質截然不同,形成了冬乾夏雨、乾濕季分明的季風氣候。麗江年均降雨量為1000毫米左右,5~10月為雨季,來自印度洋及南海(太平洋)的暖濕氣流,即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吹送過來豐沛的水汽,使境內濕度變大,雲雨增多,降雨量占全年的85%以上,7、8兩月特別集中;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受印度大陸北部乾暖氣流控制,天晴日暖,雨雪量少,不足全年的15%,故常有春旱出現。
第四方面,麗江平均海拔高,終年太陽輻射較強。麗江壩子年日照時數為2530小時,光能充足,年太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為146.5千卡,為全省最高值區。加之麗江工業不多,自然環境很少受到污染,空氣清新潔淨,到處青山碧水,四季莊稼生長,尤其冬春二季,天空分外湛藍,陽光充足明媚,令人賞心悅目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寨後居委會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各村(居)小組都有路燈。居委會下轄的兩個村民小組有149戶都實現了通自來水、通電、通有線電視,其中擁有電視機農戶14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9戶。
該居委會道路為柏油路;農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全村共擁有汽車3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80畝,。
到2006年底,兩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49戶。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為主,其中有9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居委會現有農戶149戶,鄉村人口859 人,其中男性422人,女性437人。其中農業人口576 人,勞動力290人。居民以納西族為主,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33人(人員名單附後),享受低保2人(人員名單附後)。該居委會建有農村公廁4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4個。
文化教育
該居委會下轄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 5,128.10 平方米,擁有教師97人,目前整個居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8人,其中小學生86人,中學生52人。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居委會下轄的農村到2006年底,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年末集體總收入355.00 萬元,有固定資產4,50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33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人文地理
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是廣泛流傳在納西民間的古典音樂,它是一項無形而最賦予生命力的重要內容,被稱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
納西古東由大型古典樂曲《白沙細樂》和《洞經音樂》兩部分構成。它是古老的洞經音樂的傳承及與納西音樂融合的結晶。
《白沙細樂》是納西族古老的風俗性古典音樂套曲。關於它的來源,一說為"元人遺音",一說為"創自民間"。它共有十大調,現只存八大調,以樂器合奏樂為主。
《洞經音樂》是明清時期傳入麗江的漢族道教洞經音樂,帶有漢曲絲竹樂風。洞經音樂自明清以來即風行於中國各地文化階層,因其主要用於談演道教經典《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簡稱洞經)而得名。
流行於麗江的洞經音樂,既具有古樸典雅的江南絲竹之風,又揉進了納西族傳統音樂的風格,形成了獨具的韻律。《洞經音樂》共有二十多首,其中《八卦》、《山坡羊》、《浪淘沙》、《水吟龍》等被中國音樂界專家鑑定為"中國唐宋遺間"。
納西古樂歷來以其莊重典雅的格調著稱,它是一種高雅的智慧型藝術。納西古樂會集古老樂曲,古老藝人為一體,被譽為稀世"三寶"。古樂會演奏的樂曲歷史悠久,古樸典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馳名中外的大研納西古樂會是保存及推廣洞經音樂的代表者,他們以古老的樂隊,精湛的技藝,巡迴各地演出。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區委、區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黨建工作
寨後社區“兩委”始終堅持走“黨建立村”發展思路,使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一是建立好學習
![領導視察](/img/2/ee6/nBnauM3X1cTM2kDNyMTOwkzM0MTM2YTOyMDMwADMwAjMxAzLzk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經濟發展
寨後社區充分利用社區內城中村優越的地理優勢,利用集體提留的土地收益金滾動發展壯大的集體基金,努力發展集體經濟。先後建立了七星花鳥市場、七星美食城、燒烤城、寨後生態
![農貿市場](/img/9/df7/nBnauM3X4YDMxYjNyMTOwkzM0MTM2YTOyMDMwADMwAjMxAzLzk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文明建設
寨後社區通過大力開展各種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使村容村貌和民眾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一是健全文化娛樂基礎設施。成立了“美化環境協會”,組織居民開展植樹美化家園的活動,吸引社區居民自覺參與社區環境衛生整治。社區專門聘請了4名專職環境衛生保潔員,使社區面貌大為改觀。多方籌集資金建設健身房、學習
![扇子舞](/img/8/cd8/nBnauM3XygjNyIDOyMTOwkzM0MTM2YTOyMDMwADMwAjMxAzLzk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發展重點
該社區居委會下轄的兩個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關於失地少地農民的優惠性發展政策。2、由於固定資產投入大,資金缺口大,難以支付工程款。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改善已老化的基礎設施,招商引資進行規模化建設僅有的國有返還地,採用個體經濟帶動模式發展村民收入。2、積極尋找商業合作夥伴,加快搞活商貿城,探索發展集體經濟道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