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補陀洞天石窟
補陀洞天石窟(Bǔtuódòngtiān Shíkū) 又名觀音洞。位於東錢湖鎮政府南偏東6公里的陶公村霞嶼島,全長41.4米,高2.86米,寬1.7米。宋史岩之因其母雙目失明又信奉觀音,為避去普陀山的風險,在霞嶼島上仿普陀山的潮音洞鑿山為洞,內雕石刻觀音等佛像,故名觀音洞;洞口鐫一額,名補陀洞天,此洞為人工開鑿的石窟,由此得名。洞形如龍,昂首,鼓腹,彎腰,搖尾。腹壁間鑿有一拱頂佛龕,雕有一座盤膝而坐的觀音石像,右壁鐫四爪游龍一條,左壁雕韋馱立像一尊。洞旁建寺,名霞嶼寺,至清代寺廢,補陀洞天漸被湮沒。1977年清湖築塘開石挖土時發現。1986年5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範圍:霞嶼山全部及洞。山腳線向外延伸20米到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