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北侖區蔚斗國小

寧波市北侖區蔚斗國小屬於教育機構,該學校的類型國小,1927年秋,唐愛陸初創蔚斗初級國小。

基本信息

蔚斗國小現址
1927年秋,唐愛陸初創蔚斗初級國小,聘請唐盛全為第一任校長,兩個教室,借“行宮”一部分房屋為臨時校舍。1931年夏,遷至倪家橋新校舍,擴展為完全國小。辦學經費由蔚斗廟產和唐愛陸、李善祥等地方人士籌措。1940年秋,日軍登入江南,學生疏散,學校一度停辦。
新中國成立後,蔚斗、伏波、養正3所國小合併為小港國小。1951年定為長山區中心國小,1958年改為長山公社中心學校,1978年復長山區中心建制。1985年更名為小港鎮中心學校。1987年5月,復名蔚斗國小,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題寫校名。原蔚斗國小舊址闢為蔚斗國小校史陳列室。1987年10月起,在上海、北京、寧波、小港等地先後成立蔚斗校友會。1992年3月,寧波市人民政府命名蔚斗國小舊址為寧波市首批中國小德育教育基地。
蔚斗國小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創校後逐步建立一支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的進步教師隊伍。歷任教師中不少是中共黨員,大部分教師傾向革命,業務水平較高,如吳沛寧(思徽)、閻季平(式輪)、周鳴宇、王玉清、張起達(謙德)、賀灝群等,左翼作家林淡秋也曾任教該校。1936年抗日救亡高潮中,時兩屆畢業生多數奔赴抗戰前線。1938年3月,建立中共蔚斗國小支部,書記施若愚(蔚斗教師)。是年8月,中共鎮海縣工作委員會在蔚斗國小建立,書記卓子英(蔚斗校務主任),賀灝群(延陵校務主任),賈德裕為委員。1940年2月,縣工委機關遷至延陵國小。
建校以來,學校一直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解放前在全縣會考、學科競賽、運動會中蔚斗均名列前茅。抗戰前期,蔚斗學生進行抗日宣傳、組織民眾識字等活動都極為活躍。抗戰後期培養一大批青年學生直接投身革命,蔚斗學生汪波、樂秀逵等還在革命中壯烈犧牲。建國以後,蔚斗校友又為保衛祖國建設新中國繼續做出貢獻。
現坐落於鷹山腳下的蔚斗國小新校舍於2003年9月建成,學校總投資2000萬元,占地21940平方米,建築面積13330平方米,校內各類教學和輔助齊全,建有網路、通訊、音響和閉路電視四大系統,教育設施配備達到現代化標準。
學校以省級課題《小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實踐與研究》(已獲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市德育成果二等獎)為龍頭,實施人文教育,開發“人文性校本課程”,逐步形成“勵志、勤奮、創造、互愛”的校風,在全校師生心中樹立了“蔚斗教我做人,我為蔚鬥爭光”的堅定信念。學校重視德育體系的科學構建,探索“人文化德育”的新路子,堅持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月”、“讀書月”、“校史月”、“科技節”、“藝術節”、“班級特色文化展示周”等活動,逐漸形成“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並重的學校特色。
全校教師團結奮進,積極參與教育科研與課程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學校獲得市級以上的榮譽稱號有:連續十三年的寧波市文明單位、寧波市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寧波市農村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寧波市軍警民共建先進單位、寧波市巾幗文明示範崗、寧波市現代化教育達標學校。近兩年教師在區級以上報刊雜誌發表文章五六十篇,獲區級以上教育論文和科研成果三等獎以上百餘篇(項),獲區級以上教壇新秀榮譽稱號的十多名。學生在各級報刊雜誌發表文章一百多篇,在省、市兩級的“三模”和“風箏”比賽中名列前茅。
“東風催發花千枝,奼紫嫣紅香滿園”,學校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努力探索教學新模式,讓蔚斗趁著二次創業的東風再次騰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