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陸


唐愛陸(1872-1944),鎮海縣小港(今北侖區戚家山街道)二村人,清末秀才。辛亥革命時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武昌起義時做民軍後勤工作。
1912年在漢口籌辦寧波同鄉會旅漢公學,次年夏在漢口湖北路籌建愛國公司。支持施洋領導的“二七”大罷工。施洋被害後,愛國公司救濟施洋家屬生活。
北伐戰爭後,以國民黨左派身份任漢口特別市黨部常務委員兼勞工部長,同漢口軍政分府時期曾任湖北省財政廳長的詹大悲等建立深厚友誼。詹被捕後,於1927年回到故鄉小港。
回鄉後致力家鄉建設。辦國小,修公路,育苗造林,提倡衛生,破除迷信,宣傳男女平,勸禁女子纏足等。在鎮海縣清丈處主任任期里,冒寒暑帶領測量人員丈量縣屬的山嶺、河流、地形、地貌,勾線製圖,繪成完整的鄉鎮地圖。在小港至縣城大道兩座路亭亭壁上,手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1934年主持修築鎮大公路,1936年建成通車。
1927年秋,得到地方開明士紳的贊助,並將小港蔚斗廟廟產征作學校基金,籌資創辦了“小港私立蔚斗國小” ,任董事長,聘請唐盛全為第一任校長。1931年建成有4個教室一個禮堂的新校舍,學校發展為完全國小,由樂嗣鍾先生任校長,聘請吳沛寧任校務主任,開始招收高年級學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與李善祥共同組織小港抗日後援隊、救護隊等救亡團體,又任鎮海抗日自衛委員會副主任。發動全縣民眾積極支援前線;經常在公開場合抨擊國民黨政府腐敗,語驚四座,被稱為“唐大炮” 。
1940年大旱歉收,請願施賑救濟。 是年7月,日寇第一次在鎮海登入,在東崗碶一帶設立難民救濟所,收容逃向後方的難民。日軍撤退後,又在茅洋山寺籌設難童收養所,收養孤兒百餘名。1941年4月,日寇第二次登入,鎮海縣淪陷,與李善祥繞道去衡陽、桂林。1944年8月病故重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