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寧波人食“臭”歷史悠久,清代范宣的《越諺》有“莧菜梗”條:“莧見《易夫卦》,其梗如蔗段,醃之氣臭味佳,最下飯”。“三臭”製作原理跟紹興的霉豆腐、霉千張、霉筍相似,但風味不一樣。醃製“三臭”的關鍵得先做好一甏臭鹵。小時候看到媽媽做臭鹵前先要將甏洗淨晾乾,再向隔壁鄰舍討一小碗臭鹵倒入甏中作為引子,然後把一些吃剩的鞭筍湯、毛豆節之類的東西放進去,用塑膠袋密封甏口,發酵幾天后就大功告成了。若沒有現成的臭鹵作引子的話,那製作起來就稍微複雜點。我媽的經驗是將冬醃的鹹菜和鹵放入甏里,讓其加速腐爛發臭,說是“爛發肥,臭生香”。或在自留地里采幾株莧菜,去葉子、洗淨、切段後,放在清水浸一夜,等水面起一層白色的泡沫,便將莧菜梗取出瀝乾,放在甏里撒上幾把鹽和一些乾淨的蔬菜湯後就可以了。做臭鹵關鍵是要密封,否則那股臭兮兮的味道是蒼蠅最愛來繁殖後代的地方。好的臭鹵不僅清澈而且臭中帶有股異香,保存好的可用上幾年。
方法
農村里多的是自家種的菜蔬,那些冬瓜、莧菜、芋艿蓊、茭白等,都可作為“臭”的對象。菜蔬“臭”之前要先蒸熟,如製作臭莧菜管,需選取粗壯些的梗枝,切成5厘米長的小段,焯成八成熟,瀝水冷卻後均勻地撒上鹽,再裝入甏內封口後放置於陰涼處,過幾天就可隨需食用。在飯鑊里蒸熟後,滴上幾滴金黃色的菜油,那種獨特的香味令人食慾大開。經過臭鹵浸制的冬瓜、莧菜管、芋艿蓊等菜蔬分外糯軟,夾起一段莧菜管放在嘴邊,輕輕一吸,裡面果凍一樣的菜芯夾雜著一股無法言傳的滋味,頓時充滿了味蕾;用以前曾祖母的話說是“軟塌塌”、“香糜糜”、“臭兮兮”。吃膩了大魚大肉之後,上一盆“三臭”,絕對是開胃的“壓飯榔頭”。想當年,包玉剛先生一回到家鄉,就希望吃到這毫不起眼的“三臭”,可見這家鄉的美味宛如古人的“蓴鱸之思”,不知使老先生多少次夢回故里了。
“三臭”就像鹹蟹、泥螺一樣,許多外地人都吃不慣,有的吃了還感到肚子不舒服。其實只要臭鹵乾淨不變質,醃製出來的“三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對身體還是有些好處的。當然,每個人口味不同,喜歡吃的東西也不一樣,這個是不能勉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