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名片
寧昌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貿易與行銷系副主任、市場行銷專業碩士導師組副組長、工商管理碩士(MBA)導師、MBA學院《行銷管理》課程項目負責人。兼任中國高校市場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市場學會理事,湖北省市場學會副秘書長。
主講EMBA
學術職務
現任工商管理學院貿易與行銷系副主任、市場行銷專業碩士導師組副組長、MBA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導師、MBA學院《行銷管理》課程項目負責人兼任中國高校市場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市場學理會,湖北市場學會副秘書長,武漢菸草集團市場研究所顧問。
科研情況
在《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態》、《財貿經濟》、《經濟學家》、《農業經濟問題》等三十餘篇;獨立撰寫著作3部,參編教育部教材4部,參編著作2部;獨立承擔企業橫向課題4項。
主講課程
為本科生主講《市場行銷學》
為碩士研究生主講《行銷研究》和《行銷戰略和行銷管理》
為博士研究生主講《商務數據分析和行銷研究方法》
為MBA和EMBA主講《行銷管理》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行銷戰略、品牌戰略、消費者行為等。
先後在《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態》、《財貿經濟》等雜誌發表論文三十餘篇,獨立撰寫著作3部,參編著作6部。
曾為武漢菸草集團、格力集團、黃石醫藥、萬方科技、宛西製藥、鍾夏集團、三江集團、湖北電信、湖北建設銀行、河南核工業地質局等數十家企業的行銷培訓、品牌市場研究、產品上市策劃等工作。
學術觀點
關注民族品牌 推動自主創新
——訪市場行銷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寧昌會教授
編者按:現任工商管理學院貿易與行銷系副主任、市場行銷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湖北市場學會副秘書長的寧昌會教授在行銷戰略、品牌戰略等方面著述頗豐,成就斐然。我們本期就市場行銷專業學科建設、民族品牌保護及自主品牌創新等問題對寧教授做了採訪。在整個採訪過程中,寧教授嚴謹的學術精神、認真的工作態度、熱情的為人風格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寧教授“首要是務實,同時要創新”的學術箴言將會深深啟發中南學子在專業學習中進一步打好基礎、關注現實、探索創新。
記者(以下簡稱“記”):我校工商管理學院如果從中原大學時期成立的工廠管理系和貿易系算起的話已經有60年的歷史了。學院下設工商管理、貿易與行銷管理、農林經濟管理/管理科學、旅遊管理等4個系和企業管理、產業經濟、國際商務、農村發展、技術經濟管理、旅遊經濟、農村貧困、土地經濟等8個研究所(研究中心),擁有經濟管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WTO與湖北發展研究中心。市場行銷專業為湖北省品牌專業,《市場行銷》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作為工商管理學院貿易與行銷系副主任、市場行銷專業博士生導師,您認為我校市場行銷專業跟其他高校相比有什麼特色和優勢?您認為我校行銷專業還存在什麼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寧昌會(以下簡稱“寧”): 我校市場行銷專業跟其他高校相比,有以下特色和優勢。
第一,有一個名師領銜的教學團隊。我校市場行銷學課程和專業的創始人彭星閭教授,是我國第一個市場行銷學方向的博士生導師,萬後芬教授,是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中唯一的一位從事市場行銷學教學的教師。目前,我校市場行銷專業共有17位教師,承擔從博士後、博士、碩士和學士的行銷全線人才培養和行銷科學研究。其中有四位博士生導師,其他教師均獲得博士學位,有五位教師有海外學習背景。
第二,名課帶動的品牌專業。國際市場行銷學課程於2006年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市場行銷學課程於1999年和2002年兩度被評為湖北省優質課程,2003年被評為湖北省精品課程,2004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在這些優質課程的帶動下,我校市場行銷專業於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品牌專業。
第三,名品推動的創新教改。從開設市場行銷專業以來,每兩年更新一次教材;承擔了教育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面向21世紀”教材的編寫。團隊主持了教育部、省教育廳的教學研究項目9項。其中已完成的3項分別獲湖北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1、2、3等獎,並獲2001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2等獎。2009年又獲得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這些教學研究成果的推廣套用改進了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提升了教學水平。
當然,我校市場行銷專業也需要精益求精。在面臨國際和國內的激烈競爭背景下,我校市場行銷專業也面臨二次創業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教師理論水平提升、教師本土實踐素材獲得和積累、具有創新性的高質量科學研究的強化。通過科學定位、教學創新、師資構建,我校市場行銷專業是能夠進一步夯實實力的。
記:行銷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請問作為學生應該如何處理理論學習與課外行銷實踐的關係?現在有一種說法,行銷行業是未來十年里年薪最高的行業,您認為該行業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寧:學生在處理理論學習與課外行銷實踐的關係方面,應當從三個方面著手努力:
一是實踐參與。首先要有實踐意識,增強主動性。另外,要積極地爭取機會、創造條件去參加教師課題或是直接到企業進行實戰;二是理論提升。除了注重理論學習和基本知識的積累外,需要對學過的理論、原理和工具進行總結和提煉,形成實踐套用的系統知識模組,並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獨到優勢;三是能力訓練。經常性地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和觀察,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從“免費現象”的觀察到“免費經濟”的分析到“免費工具”的套用。先學知識,把知識內化為常識,進行提升形成自己的見識。
至於,市場行銷專業會被認為是未來十年內年薪最高的行業,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日益由成長經濟轉變為成熟經濟,市場行銷日益成為企業競爭的瓶頸和短板,企業在國內競爭中只做銷售,在國際市場中只做貿易已經完全不適應這個時代,具有創新意識的行銷能力和行銷人才成為稀缺資源,“行銷高薪”也就成為趨勢。
記:現在又到了畢業離校的時間,同學們紛紛離開校園走上工作地崗位,很多同學選擇從事行銷工作,您認為一名成功的行銷人員應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或素質?
寧:行銷工作的本質是把一部分人創造的價值與另一部分需要的價值進行對接,所以行銷人才的核心能力是從生物學的角度把握人對生活和生命質量的價值需求,從社會學的角度把握人對生活品位的價值追求,還要從經濟學的角度把握如何高效率地和高效益地實現這些需求。所以對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察能力和價值管理能力是行銷人才需要具備的特殊能力,這種能力建立在對行銷工具的套用能力、行銷決策分析能力、行銷管理的系統思考和執行能力以及建立在豐富經驗之上的市場直覺之上。當然,行銷人才還要具備職業經理人員具備的一般能力。
記:整個商品流轉的三個環節:一個是研發,一個是製造,一個是銷售。其中,製造是最低的,製造的利潤只占5%到10%。研發高、銷售高、製造低 ,這個現象被稱為微笑曲線。大量的國產產品(服裝業、汽車業)生產的確是外國品牌?對此,寧教授怎樣看待這種現象?這種現象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寧:這個道理很簡單,製造只需要一般的“資產管理”能力,而研發和銷售需要“知識管理”能力,創新成分比較高,難度比較大。道理很簡單,做起來不容易。
還有一個能力,就是對產業鏈的系統控制能力,企業不製造但是要控制製造,這個系統能力也是“知識管理”能力。
“中國製造”,是經濟發展和經濟起飛不可逾越的階段。中國在相當階段還會處於這個階段,至少是“製造”和“智造”並存,我們目前需要製造大量產品解決民生和就業問題。未來的發展,我們需要“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逐步轉變。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我們需要強化對虛擬經濟的掌控能力,不然,我們越造,別人越富。
記:09年3月18日商務部正式宣布,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這也是反壟斷法自去年8月1日實施以來首個未獲通過的案例。寧教授,您怎樣看待商務部的決定?您對該併購案所引發的“民族情緒”問題有何看法?
寧:“未通過”對可口可樂而言,類似遭遇已經有多次,對我們是第一次。我們還會遇到。對商務部而言,這是“民族政治理性”,對學者而言,是民族理性,對國民是民族情懷。
作為一個學者,特別是從事行銷研究工作的學者,我對品牌懷有強烈的民族情懷和民族理性。在我看來,一個國家在經濟領域的實力表現為生產要素的占有量和對生產要素的套用能力。當品牌有一定價值後,就成為一種具有資產性質的生產要素,而且是一種具有儲蓄性質的資產,不會折舊,比有形資產更有價值。
對品牌的喪失就是對生產要素的占有權的喪失。有國界就必然有品牌來源國。一個國家有多少個有價值的品牌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象徵。芬蘭一個小國家,其GDP不到1900億歐元,而一個品牌,諾基亞的銷售額就高達500億歐元,占GDP25%強。
品牌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還在於品牌的符號價值,品牌超越產品的符號價值的創造是不消耗稀缺資源的,一輛賓士車和一輛富康車消耗的稀缺資源幾乎是相同的,而兩者的價值和價格相差很大。高價值的品牌是屬於高邊際非稀缺產品,對稀缺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依賴程度低,含金量高的GDP必需有高價值品牌組成。可見品牌對一國經濟質量的重要性。
記:商務部解釋,“匯源”為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外國公司。據悉,“蒙牛”也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外國公司。寧教授,您怎樣看待這些“民族品牌”一方面在國外註冊以避稅,一方面有在國內大打“民族品牌”牌?您認為這些企業的做法對其品牌形象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寧:上述現象說明本土企業在初創時期的投機取巧的心態,我表示理解但我不認同。作為企業理論工作者,由衷地期盼中國企業家尊重法律、守望道德、具有社會責任,希望中國企業家既成功又成仁,希望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是在公平報酬的商業原則下又快又好的發展。
記:自2000年以來,跨國公司直接併購中國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的案例開始逐步增多。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行業的許多重要領域,跨國公司的產品也已占據國內 1/3以上的市場份額。一些知名的民族品牌在併購後幾乎都銷聲匿跡。寧教授怎樣看待外資併購中諸多民族品牌消亡這一問題?怎樣解決?
寧:跨國公司直接併購中國企業的核心戰略意圖是減少本土對手的競爭,保存和擴大自己的主力品牌在中國的銷售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花錢買市場買地盤,一些知名的民族品牌在併購後幾乎都銷聲匿跡也就不足為奇了。解決這一難題需要本土企業更新發展理念,調整市場策略。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本土企業:第一,立足於自身的發展壯大,這是基礎;第二,本土企業家要有兩個市場的本領,既擅長產品市場的經營,又學會資本市場的運作;第三,本土企業家民族情懷的增強,企業家要有“家”的意識,“品牌”意識,民族意識,“創業”意識,而不僅只有“賺錢”意識;第四,本土企業和品牌之間進行聯合對抗,這是一種策略;第五,與外企進行品牌聯合而不是被併購。
記:現在最為關注的話題仍然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部分學者認為這次經濟危機對於我們的民族企業的品牌建設既是挑戰又是一個難得的機遇,請問您是怎么看待這一觀點的?您認為行銷行業應如何作為,以應對這次經濟危機,使經濟快速復甦?
寧:我個人認為挑戰大於機遇,面臨危險的時候,誰的機會最多,顯然是強勢品牌。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人們會捂緊錢包,收入預期下降,需求下降,對價格敏感。中國有17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全球具有價值的品牌中中國很少,可以說是有產品無品牌。中國有7000多個投資主體在境外投資,卻很少有國際知名品牌。
我們秉承“價廉物美”的經營哲學,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消費者購買,企業獲得少量利潤,而危機時,往往在政府經濟干預下,出現通貨膨脹,沒有品牌的價廉物美,價格上不來,生產成本上升,擠占利潤,企業面臨破產的命運。當經濟複述,消費者發生購買轉換,去購買心儀的品牌。
從行銷上看,企業應該在經濟不“危機”時,有危機意識,做品牌、做市場、做銷售、做研發、做系統,而不是靠短期的投機取巧。
記:中小企業應制定何種行銷戰略和品牌戰略實現“華麗轉身”?在打造軟實力方面,對中小企業而言最為關鍵的因素是什麼,政府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與此同時,諸如“海爾”、“聯想”、“華為”這些民族品牌取得了不俗的海外銷售業績。從品牌戰略的角度,您認為這些企業能夠做大做強的根本原因和對中小企業的啟示是什麼?
寧:在總體上,中小企業要進行破壞式創新、生產特色產品、進入特色市場,創造有附加值的品牌,採取低成本和差異化的雙重競爭戰略,在企業生態系統中尋找生存縫隙,以獨特的方式建立獨特運營模式。全方位提升競爭能力,而不是只解決某一個關鍵,才能有所發展,才能痛苦地站起來,而不是“華麗轉身”。
由於中小企業對中國的特殊的重要性,在特殊時期,政府應該採取減稅、資金支持,特別是具有發展前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和產品,國家應該大力扶持。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靠企業本身練好內功,在平等的“國民待遇”中不斷地成長。
“海爾”、“聯想”、“華為”等民族品牌這些企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從長遠來看還需要接受實踐的考驗。一個品牌要做大做強,依賴於品牌價值系統的獨特性和創造品牌的價值系統的獨特性,建立品牌獨特要素與市場消費者信仰進行對接,做到品牌不可複製,建立獨特的運營系統,做到價值系統不可複製。海外銷售則要把國際貿易轉變為國際行銷,要做品牌,要進行品牌當地化而不是賣產品。
記:非常感謝您能夠接受我們的採訪,非常感謝您對《研究生學報》的關注與支持。研究生學報是我校唯一的校級研究生期刊,也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我們一直致力於打造好這一學術陣地,以期增進研究生專業間交流,提升研究生學術水平。在此,希望寧教授多提寶貴意見。
寧:我也經常翻看《研究生學報》,整體的編排、欄目設定都比較規範、合理。當然,也有許多值得進一步改進的地方。比如說,有些文章寫的比較空泛,缺少實質內容;各專業採用文章比例不是很協調,就工商學院而言,專業較多,建議能夠設定專欄;校外的稿件比較少見,在對外宣傳方面有待加強;有些欄目的稱謂也要用心調整,這樣分類才會更合理,編錄才會更完善。
學術論文
1.《來源國效應對聯合品牌產品評價的影響》,《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09年第1期;2.《品牌聯合的前置因素和溢出效應分析》,《財貿經濟》2006年第8期;
3.《農產品品牌識別系統及品牌組合戰略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06年第8期;
4.《基於消費者效用的品牌權益模型及套用》,《中國工業經濟》,2005年第10期;
5.《論中小企業的基本競爭戰略》,《財貿經濟》2005年第8期;
6.《淺談關係行銷中的顧客鎖定機制》,《商業時代理論版》2004年第12期;
7.《國際巨觀經濟理論的微觀基礎》,《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8期;
8.《從市場觀念走向綠色觀念》,《經濟學家》2002年第6期;
9.《論中小企業的行銷戰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10.《認知狀態——市場區隔中的新變數》,《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代表著作
1.《基於消費者效用的品牌權益模型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2.《快速消費品品牌成長戰略研究》,中國市場出版社2006年版。
主要課題
1. “紅金龍品牌要素研究”,武漢菸草集團。2. “尚樂隨身暖品牌戰略規劃”,河南核工業地質局。
3. “動感傳媒——中國最大第三方行銷平台的可行性研究”,海南通信工程局。
4. “黃鶴樓品牌核心價值研究”,湖北中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