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農場

寧安農場

寧安農場位於寧安市境內,南距鏡泊湖50公里,北距牡丹江市55公里,牡圖鐵路、鶴大公路穿場而過,全場總面積1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林地各占28.4%和39%。礦產資源有重碳酸鎂鈣型偏矽酸礦泉水、火山灰、白灰石等;土特產有大西瓜、金紅果、黑木耳、蘑菇等;山野菜有蕨菜、薇菜等近10種;藥材有人參、五味子、刺五加等幾十種。農場轄10個生產隊。1997年全場人口6000人,漢族人口占88%,其餘為滿族、朝鮮族等。

寧安農場位於寧安市境內,南距鏡泊湖50公里,北距牡丹江市55公里,牡圖鐵路、鶴大公路穿場而過,全場總面積1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林地各占28.4%和39%。礦產資源有重碳酸鎂鈣型偏矽酸礦泉水、火山灰、白灰石等;土特產有大西瓜、金紅果、黑木耳、蘑菇等;山野菜有蕨菜、薇菜等近10種;藥材有人參、五味子、刺五加等幾十種。農場轄10個生產隊。1997年全場人口6000人,漢族人口占88%,其餘為滿族、朝鮮族等。

經濟與社會發展

1997年全場實現社會總產值1.11億元,與1992年相比,年

寧安農場寧安農場
均增長16%。1997年糧豆總產量1.5萬噸,其中小麥6754噸,大豆2002噸,玉米3647噸,水稻1018噸,畝產分別為337.5公斤、170.7公斤、603公斤、605.9公斤。1997年種植業產值3452萬元。畜牧業發展較快,馬鹿梅花鹿存欄1200餘只,年產鹿茸600多公斤;飼養生豬1.98萬頭,出欄1.09頭萬;飼養黃牛3930頭,出欄1967頭;養雞4.1萬隻,產蛋177噸,產肉40噸;養魚水面1000畝,產魚100噸。畜牧業產值181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3.4%。
有啤酒廠、鍋爐廠等場辦企業7個,從業人員占全部勞動力的19%以上。1997年擁有固定資產原值2788萬元,流動資金3681萬元,形成了加工、食品、釀造機械等四大產業。1997年場辦企業總產值3657萬元,與1992年相比,年均增長12%。
全場有各類商業服務網點44個,1997年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02萬元。
1992年以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0萬元,修築水泥路面2894公里,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有線電視可收看20多套節目,場內調頻廣播實現自動聯播,程控電話已與全國及世界各地開通。場部與連隊實現了水、電、路、廣播、電視、電話六通。
1992年以來,教育投資200萬元,建起了微機、語音等5室,中國小達到了總局級規範化建設合格學校。1997年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目前,場內有職工醫院1所,衛生室9所,達到了初級衛生保健水平
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擁有影劇院1個,圖書室12個,科技培訓中心1處,籃、排、門球等場地22個。人口自然增長率3.38‰。
1997年全場人均純收入3588元,與1992年相比,年均增長22%。電話普及率25%,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住房磚瓦化率100%。

歷史

寧安農場,是全省最早建立的國營農場之一。1947年6月,松江省政府選派幹部在尚志縣一面坡東太平溝小山子籌建農場。同年6月13日,農場正式成立,命名為“松江省省營第一農場”。因為沒有經驗,兩次開荒失敗,1947年冬遷到延壽縣,1948年3月遷至寧安縣第四區石頭站,並改為“松江省營寧安機械農場”。初隸松江省建設廳領導,後劃歸農林廳領導。1949年3月,更名為“寧安農場”,後由黑龍江省農墾廳接管。1959年至1968年,曾兩次下放歸寧安縣領導。1972年,收歸省農場管理局領導。1976年劃歸省農場總局系統,隸屬牡丹江農場管理局。

發展前景

農場將藉助地理和資源優勢,積極引進資金、人才和技術,推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農業瞄準“精準農業”方向,走集約化管理、產業化經營之路;場辦企業放開搞活,走集團化發展之路。2000年全場將實現社會總產值2億元,人均純收入6000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