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吉地震

寧夏西吉地震

1970年12月3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蒙宣鄉發生一次MS5.5級地震,震中烈度Ⅶ度強。在這次地震中,死亡117人,傷408人,其中重傷85人,砸死各類家畜共289頭(只),窯洞房倒塌1540孔,受災面積約540 km。

基本信息

1970年12月3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蒙宣鄉發生一次MS5.5級地震,震中烈度Ⅶ度強。地震發生在半夜,由於居民主要住在抗震性極差的土坯拱窯里,因而造成了嚴重的災害。在這次地震中,死亡117人,傷408人,其中重傷85人,砸死各類家畜共289頭(只),窯洞房倒塌1540孔,受災面積約540 km。
當時,西北地區的地震監測預報工作起步,距震中200 km範圍內,僅甘肅蘭州和天水有少量觀測手段,寧夏境內只有一些測震台站,取得的前兆觀測資料較少。
震後,在中央地震辦公室的組織和率領下,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蘭州地震大隊、三河地震地質大隊、北京防震辦公室等七個單位派人趕赴地震現場,進行了地震和巨觀烈度調查,並對地震的發展趨勢提出了看法。
如今,西北地區的地震工作者利用地區較豐富的地震資料,對這次地震的測震學前兆,如地震波速比、條帶、空區等進行了研究,為利用測震學資料和方法預測地震做了有意義的工作。

地震基本參數

地震基本參數表
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earthquake

編號

發 震 日 期

發 震 時 刻

震 中 位 置

震級
(MS)

震源深度
(km)

震 中
地 名

結 果
來 源

年 月 日

時 分 秒

北 緯

東 經

1

1970 12 3

03 12 52

35°51′

105°33′

5.5

27

西吉

5)

2

196912 3

03 12 52

35°51′

105°33′

5.5

12

西吉

[6]

3

196912 3

03 12 52

35°51′

105°33′

5.5

5

西吉

[7]

4

1970 12 3

03 12 50

35°56′

105°35′

5.1

15

西吉

6)

地震地質背景

西吉震區位於寧夏南部處在青藏斷塊的東北邊緣。斷塊山和盆地平行相間排列為震區構造的基本格局。第四紀以來,分割斷塊山和盆地的主幹斷裂活動十分強烈。
這次5.5級地震發生於西吉新生代盆地的西部,距盆地北界的活動斷裂僅30 km左右。據鑽孔資料,西吉盆地之基底為古生代地層,晚第三紀開始 斷陷下沉,沉積了470餘m的晚第三紀地層。盆地內部地層產狀平緩,未發現顯著的構造變動。此外,盆地內尚有呈北西展布的次一級凸起和凹陷。凸起和凹陷的邊界為隱伏斷裂所控制。西吉地震位於三合凸起和蒙宣新生代凹陷的交接部位,其間隱伏斷裂的走向為北西50°,傾向和傾角不明。據南西華山北麓一帶活斷層的研究結果認為,第四紀以來此組斷裂具左旋走滑特徵。

地震序列

西吉地震前,震中周圍200 km內有測震台站11個,大部分從1966年開始觀測,對該區MS2.0級以上地震具有定位能力。地震後兩天(即12月5日),在極震區的蒙宣鄉稅務所架設了一個臨時台,該台可以監測到震中區MS≥2.0級地震。本次地震序列資料在寧夏地震目錄中有完整的記載。 西吉5.5級地震的前震很不發育,震前3天(11月30日),於5.5級地震的極震區的西北端(與主震相距僅幾公里)發生一次Ms3.4級地震,為這次地震的唯一前震。主震後,根據周圍測震台網及震中區臨時地震台的記錄,震後半年內,震區沒有發生MS2.0級以上的地震。主震能量占序列總能量的99.9%,據此,認為西吉地震屬孤立型地震

異常的征分析

異常特徵分析
西吉地震的前兆異常出現時間以測震學前兆出現最早,大致開始於震前3年左右,而巨觀前兆出現最晚,多在震前3—5天,其具體時間進程見表6。

異常出現順序

異常出現順序
Emerging order of abnormalies

項 目

地震年頻度

地震空區
4級(ML)
地震遷移

地震波速
地震條帶

形 變
水 氡

宏 觀

震前異常時間

4年

3年
2年

11個月
11個月

4個月
48天

3—5天

水準測量異常點距震中只有50 km,最大變化幅度達8.2 mm。水氡異常點距震中150 km左右,幅度達16%和12%。 異常總數占觀測項目總數的25%,異常台點占總數的50%。該比例數較大,可能主要與地震前該區域的台點較稀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