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沉積學

實驗沉積學(experimental sedimentology)是對沉積、成岩作用等進行人工模擬實驗的沉積學分支學科。

基本內容

實驗沉積學(experimental sedimentology)是對沉積、成岩作用等進行人工模擬實驗的沉積學分支學科。如對白雲岩中白雲石、磷塊岩中碳氟磷灰石進行模擬試驗等。還有對各種床沙的形體進行水槽實驗,以探討各種層理形成的水力學機制等。

相關內容

沉積學原理

沉積學原理是闡述沉積物的形成、演化和分布規律的一門科學。主要講解了洪水沉積作用、河流沉積作用、湖泊沉積學、海洋沉積學、海底擴張與板塊構造、模式和事件沉積作用等。我國開展沉積環境與沉積體系研究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緊密結合石油、煤炭、蒸發岩、磷塊岩以及鋁、錳、鈾等礦產資源的勘探實際。經過多年的努力,其研究成果不僅已成功地套用於預測有利相帶和指導勘探開發,而且極大地豐富了沉積學的理論與實踐。

沉積學發展簡史

沉積學的概念源於19世紀初,其發展與地層學的發展密不可分。19~20世紀沉積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沉積岩石學階段。自19世紀初至20世紀40年代,沉積學研究主要是結合地層學進行的,主要研究“沉積岩”,野外研究和室內鑑定處於主要地位。(2)沉積學階段。20世紀50~80年代,在石油工業發展的推動下,廣泛開展了現代沉積的研究。新技術新方法的套用,相關學科新成就的引進和滲透,以及大量的水槽實驗工作,使沉積學得到全面、飛速發展。該階段沉積學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沉積岩成因、沉積環境分析、沉積作用機理、沉積模式及其與環境、礦產、水文、工程等之間的關係。
(3)沉積地質學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至世紀末,由於高新技術的發展和套用以及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使沉積學家逐漸認識到地質記錄中存在各種規模不一,在縱向上呈規律分布,側向上可進行大陸內、大陸間或全球範圍追蹤或對比的沉積旋迴或韻律事件。對它們的研究通常要超越專業的或學科的界線,要跨越一個或多個國家的範圍,於是形成了全球沉積地質計畫(GSGP)及專門性的學科組織——“全球沉積地質委員會(GSGC)”。同時,通過這個計畫的兩個試點項目的實施,相繼建立了全球沉積岩、全球沉積相、全球地層、全球古地理、全球事件、全球礦產資源等的全球性概念,從而使沉積學的發展出現了根本性變化,進入了“沉積地質學”的發展階段。研究的主要特點是:強調古氣候在沉積記錄中的意義;注重沉積記錄的全球同時性研究;強調各種事件在沉積作用中的意義;注重礦產資源分布的全球同時性或全球成因特徵的研究;研究興趣從地球本身轉向地球外部世界;強調全球海平面變化在沉積記錄中的作用;注重多學科的相互滲透和綜合研究。

湖盆模擬實驗沉積學

《湖盆模擬實驗沉積學》由沉積模擬實驗、碎屑岩儲層沉積體系和陸相盆地地震相分析三部分內容組成。首先從沉積模擬實驗人手,再現碎屑岩砂體的沉積過程,然後詳細介紹碎屑岩儲層沉積體系。並通過大量的油田實際資料,闡述各類碎屑岩相的識別標誌,特別是砂體微相的岩性、電性以及地震相特徵。

內容

第一章舌狀三角洲和鳥足狀三角洲形成及演變的沉積模擬實驗
第一節實驗設計
第二節實驗過程
第三節實驗結果
第四節結論
第二章大慶油田曲流河三角洲沉積模擬實驗
第一節形成大慶喇薩杏三角洲的基本條件
第二節實驗設計
第三節實驗過程
第四節實驗結果
第三章大慶喇嘛甸油田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積模擬實驗
第一節實驗設計
第二節實驗過程
第三節實驗結果
第四節結論
第四章大港油田重力流舌狀砂體沉積模擬實驗
第一節歧北凹陷重力流舌狀砂體的基本地質特徵
第二節實驗設計
第三節實驗過程
第四節實驗結果
第五節結果分析
第六節結論
第五章大港油田水下扇及灘壩沉積模擬實驗
第一節區域地質概況
第二節實驗設計
第三節實驗過程
第四節實驗結果
第五節綜合分析
第六節結論
第六章碎屑岩儲層沉積體系
第一節長河流三角洲沉積體系
第二節短河流扇三角洲沉積體系
第三節灘壩沉積體系
第四節濁流沉積
第五節風暴流沉積
第七章湖泊(陸相)沉積盆地地震相模式分析
第一節地震相概念
第二節典型沉積相的地震相模式特徵
參考文獻
附屬檔案:實驗照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