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湖泊沉積與環境演化》湖泊是流域物質的最終儲存庫,其沉積物忠實地記錄了湖區各種氣候和環境變化的信息。《湖泊沉積與環境演化》系統地介紹了湖泊沉積研究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第一篇分章論述了湖泊沉積物的類型、湖泊沉積作用的動力學特徵、湖泊沉積的主要環境參數以及湖泊沉積年代學研究方法。在此基礎上,第二篇重點闡述了利用湖泊沉積開展古氣候環境研究的方法,包括物理指標在環境重建中的套用、地球化學指標在環境重建中的套用、生物指標在環境重建中的套用以及湖泊環境演化的古氣候模擬。全書通過對不同區域、不同時間尺度湖泊環境演化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環境演變的成因機制,揭示了環境演變的自然和人為驅動因素。
《湖泊沉積與環境演化》可供從事第四紀地質學、沉積學、地理學和環境科學等有關專業的研究人員,以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的研究生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湖泊沉積
第1章 湖泊形成、演化與主要沉積類型
1.1 湖泊的形成及其成因類型
1.1.1 基於盆地地質地理的成因分類
1.1.2 基於湖泊營養水平的分類
1.1.3 基於湖水分層的分類
1.2 湖泊的演化及其主要原因
1.2.1 湖泊演化與地質構造
1.2.2 湖泊演化與氣候因素
1.2.3 湖泊演化與河流影響
1.2.4 湖泊演化與海面變化
1.2.5 湖泊演化與人類活動
1.3 湖泊主要沉積類型
1.3.1 湖泊碎屑沉積
1.3.2 湖泊化學沉積
1.3.3 湖泊生物沉積
參考文獻
第2章 湖泊沉積作用及其動力學特徵
2.1 湖泊水動力特徵
2.1.1 湖浪
2.1.2 湖流
2.2 湖泊機械沉積作用
2.2.1 有關流體力學的幾個基本概念
2.2.2 牽引流的機械搬運和沉積作用
2.2.3 重力流的機械搬運與沉積作用
2.2.4 凍的搬運和沉積作用
2.2.5 搬運和沉積過程的碎屑物質變化
2.3 湖泊化學的沉積作用
2.3.1 溶解物質的化學搬運和沉積作用
2.3.2 湖泊化學沉積作用
2.4 沉積分異作用
2.4.1 機械沉積分異作用
2.4.2 化學沉積分異作用
2.5 湖泊沉積的生物作用
2.5.1 生物的搬運和沉積作用
2.5.2 生物擾動作用
2.6 沉積後作用
2.6.1 沉積後變化的階段劃分和特點
2.6.2 沉積後變化的影響因素
2.6.3 沉積後作用的方式
2.7 湖泊沉積作用空間分異的動力學特徵
2.7.1 河口區
2.7.2 開闊湖區
2.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湖泊沉積的主要環境參數
3.1 湖泊沉積的物理參數
3.1.1 含水量
3.1.2 體積密度
3.1.3 燒失量
3.1.4 粒度
3.1.5 磁參數
3.2 湖泊沉積的化學參數
3.2.1 沉積物元素的組成
3.2.2 湖泊沉積的礦物特徵
3.2.3 沉積物中有機碳化合物
3.3 湖泊沉積的生物參數
3.3.1 底棲藻類
3.3.2 大型植物
3.3.3 底棲無脊椎動物
3.3.4 細菌
3.4 湖泊沉積的構造參數
3.4.1 物理成因的沉積構造
3.4.2 化學成因構造
3.4.3 生物成因構造
3.4.4 湖泊沉積中的年紋層構造
參考文獻
第4章 湖泊沉積年代學研究與主要方法
4.1 14C年代學
4.1.1 14C測年的基本原理
4.1.2 14C測年的基本方法
4.1.3 湖泊沉積物中14C測年材料及分離提取技術
4.1.4 14C年代誤差
4.1.5 14c年代校正
4.2 210Pb和137Cs
4.2.1 來自大氣中的210Pb
4.2.2 來自江河的210Pb
4.2.3 來自集水流域的顆粒性210Pb
4.2.4 210Pb年代的一般計算方法
4.2.5 套用範圍及問題
4.2.6 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
4.2.7 137Cs的大氣環流及時標意義
4.2.8 210Pb和137Cs年代判定的可靠性以及存在的問題
4.3 古地磁
4.4 其他方法
4.4.1 熱釋光/光釋光
4.4.2 電子自旋共振
4.4.3 胺基酸外消旋法
4.4.4 鈾系不平衡法
4.4.5 紋層定年法
4.4.6 火山灰年代學
4.4.7 事件性定年方法
參考文獻
第二篇 環境演化
第5 章物理指標在環境重建中的套用
5.1 湖岸階地
5.1.1 基本概念
5.1.2 利用湖岸階地研究湖面波動與氣候變化
5.2 粒度
5.2.1 粒度與區域降水
5.2.2 粒度與湖泊水位波動
5.2.3 粒度與風成活動
5.2.4 粒度與冰川進退
5.3 環境磁學
5.3.1 湖泊沉積物內外源礦物的磁性特徵
5.3.2 樣品的採集及測量
5.3.3 環境磁學在古湖泊研究中的套用
5.4 色度
5.4.1 基本概念
5.4.2 沉積物色度在環境重建中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6章 地球化學指標在環境重建中的作用
6.1 元素地球化學
6.1.1 元素地球化學與湖泊流域的氣候和風化作用
6.1.2 元素地球化學與湖泊環境變化
6.1.3 元素地球化學與人類活動
6.2 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在湖泊沉積研究中的套用
6.2.1 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的基本原理
6.2.2 氧同位素
6.2.3 碳同位素
6.2.4 氧、碳同位素在湖泊沉積研究中的套用
6.2.5 氮同位素
6.2.6 鍶同位素
6.3 有機地球化學
6.3.1 有機碳
6.3.2 生物標誌化合物
6.3.3 色素
參考文獻
第7章 生物指標在環境重建中的套用
7.1 化石生物指標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2 孢粉
7.2.1 概述
7.2.2 孢粉分析方法
7.2.3 孢粉分析原理
7.2.4 湖泊沉積孢粉在古環境研究中的套用
7.3 炭屑
7.3.1 概述
7.3.2 炭屑的特徵
7.3.3 炭屑的傳播與沉積
7.3.4 炭屑的研究方法
7.3.5 炭屑記錄的解釋
7.4 氣孔器
7.4.1 概述
7.4.2 實驗室處理與鑑定
7.4.3 氣孔器在重建古植被中的運用
7.4.4 我國氣孔器研究的展望
7.5 硅藻
7.5.1 概述
7.5.2 硅藻樣品採集和實驗室分析
7.5.3 硅藻轉換函式
7.5.4 硅藻在古氣候環境重建中的套用
7.6 植物大化石
7.6.1 概述
7.6.2 研究方法
7.6.3 植物化石在環境重建中的作用
7.7 搖蚊幼蟲亞化石
7.7.1 概述
7.7.2 實驗分析與數據表達
7.7.3 搖蚊在環境重建中的套用
7.8 枝角類
7.8.1 概述
7.8.2 實驗室分析
7.8.3 數據表達
7.8.4 枝角類在環境重建中的套用
7.9 介形類
7.9.1 概述
7.9.2 介形類分析與鑑定
7.9.3 介形類在環境重建中的套用
7.10 其他生物化石
7.10.1 非孢粉型遺蹟
7.10.2 金藻
7.10.3 甲蟎
7.10.4 淡水軟體動物
參考文獻
第8章 古氣候模擬與湖泊環境演化
8.1 古氣候模擬的基本原理
8.1.1 大氣環流模式
8.1.2 海洋環流模式
8.1.3 陸面模式
8.1.4 冰雪模式
8.1.5 氣候系統耦合模式和嵌套模式
8.2 特徵時期的古氣候模擬
8.2.1 第四紀氣候模擬
8.2.2 歷史氣候模擬
參考文獻
第9章 湖泊環境演化及其成因機制
9.1 湖泊環境的綜合判識
9.1.1 湖泊環境綜合判識的科學內涵
9.1.2 代用指標分類
9.2 湖泊環境對氣候變化回響的區域特色
9.2.1 乾旱地區
9.2.2 季風濕潤區
9.2.3 乾旱-濕潤過渡區
9.2.4 高寒地區
9.3 不同時間尺度湖泊環境變化與可能的成因機制
9.3.1 百萬年時間尺度
9.3.2 萬年時間尺度
9.3.3 千年時間尺度
9.3.4 百年時間尺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