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寒包熱咳嗽是兒童非常常見的一種咳嗽,指兒童受外邪(受涼)入侵,但陽氣過盛而易化實熱,陰津不足易化虛熱,肺常不足則熱邪易於克肺臟,引起肺熱。肺主皮毛,肺部的火熱之邪原本可通過毛竅隨汗液等散發出去,一旦感受風寒之邪,毛竅因寒邪而閉塞,肺部熱邪不能散發,因此越積越重,這樣就形成了寒包熱證,即外寒內熱,也是我們常說的肺熱。主要表現為反覆咳嗽、或兼喘息,痰粘或黃、咽喉腫痛、口渴喜飲、鼻塞黃涕、大便乾、小便黃。
症狀表現
反覆咳嗽、咳痰黃、鼻流黃涕、咽痛、舌苔黃厚、口渴喜飲、手腳心燥熱、多汗等。
常用治療中藥
麻黃
用於肺氣壅遏(yōngè)【注釋:亦作“壅藹”。阻塞;阻止。】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
1.經典古方:麻黃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2.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麻黃中的麻黃鹼對支氣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甲基麻黃鹼可使支氣管擴張,麻黃水溶液提取物對咳嗽有明顯的鎮咳作用。
桑白皮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症。《本草綱目》中記載:桑白皮治肺氣熱盛,咳嗽而後喘,面腫身熱。一般情況下水煎服,5-15g。瀉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虛咳嗽宜蜜炙用。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毒瘡瘍等。
1.經典古方: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常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2.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作用,水煎劑對多種球菌、桿菌、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苦杏仁
《本草求真》記載“杏仁,既有發散風寒之能,復有下氣除喘之力”。善止咳化痰而平喘,對肺的主要病症咳嗽、痰多、喘息又有強烈的針對性。
1.經典古方:經典古方麻杏甘石湯(《傷寒論》)治肺熱壅盛證。咳逆氣急,口渴,舌苔薄白或黃,脈浮滑而數。麻黃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方中杏仁降氣,佐麻黃宣降肺氣以止咳平喘。需要注意的是苦杏仁有小毒,不宜多食。
2.現代藥理: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苷在體內能被腸道微生物酶或苦杏仁本身所含的苦杏仁酶水解,產生微量的氫氰酸與苯甲醛,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達到鎮咳、平喘作用。
桔梗
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乾燥根部,味苦、辛,性微溫。入肺經。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利咽止癢,清肺化痰。
1.經典古方:《金匱要略》中用桔梗湯,治肺癰、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用桔梗一兩,甘草二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也。
2.現代藥理:桔梗能使呼吸道黏液分泌量顯著增加,作用強度與氯化銨相似,可促進呼吸道黏液分泌的作用。桔梗中所含皂甙,能反射性引起支氣管腺體分泌增多,稀釋痰液,而發揮祛痰、鎮咳作用。
臨床常用中成藥
1.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由麻杏石甘湯加入清熱養陰藥組成。方用麻黃、杏仁、甘草、生石膏泄熱平喘;知母、麥冬滋陰清熱潤肺;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黃芩、魚腥草清熱解毒。全方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適用於表寒輕、肺熱重的證候,症如發熱汗出,口渴欲飲,呼吸氣促,喘憋鼻煽,煩躁不安,便乾尿黃,舌紅脈數等。
2.小兒麻杏石甘湯:經典古方麻杏甘石湯,可辛涼宣洩,清肺平喘。主治肺熱喘咳,甚則氣急,鼻翼啟扇,有汗或無汗,身熱不解,口渴,脈滑數,苔薄黃。現用於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慢性鼻竇炎等屬邪熱閉肺者。常配伍黃芩、桑白皮等,黃芩清肺熱,桑白皮泄肺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