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富莊古為沈黎要驛,吐番所踞,稱"蠻"村。漢唐時代漸成繁盛集市。明初(洪武十四年),大渡河守御千戶指揮使李文富率姜、黃、任(賴)、巨、蔣(包)、張七姓子弟兵駐守黎州,插牌占山,其後裔多居於此,以物產富庶交易興隆改稱富莊,清乾隆年間開集名富足場(今老場),嘉慶5年(公元1800年)繼開富興場,謂之新場,統稱富莊。民國時置富莊鄉。建國後分置富莊、雙河、富鄉諸鄉,1958年建富莊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改置鎮至今。
農業生產
富莊鎮高山、丘陵、河谷兼備,氣候冷暖適中,乾燥缺水,多風。2001年有耕地面積10676畝,產水稻、小麥、玉米、雜糧,糧食總產量3437噸,農民人均糧食371公斤。土特產品有梨、苹、櫻桃、李、柑桔、花椒、核桃、葵瓜子。
歷史遺蹟
一、聯絡村民委員會駐址,原名朝陽寺,為宋時建,系狀元何魁(亦名方海仙)讀書處,明清時迭經修補,舊有斷碑記其事,惜已剝落不可讀。
二、七洞山,在向陽上半鄉,明洪武年間,薑黃李賴巨包張七姓,由湖廣麻城籍以軍士拔守黎州,遂以軍籍籍黎,插占山場,大都在今上五鄉,七姓親如手足,共修七洞生壙,效死則同穴之義,不知何故皆未用,後人因名其地七洞山。
三、土主祠,在富莊老場二郎河東岸,祀漢初武成侯,加封阿陵侯,追封壯惠侯,仁民土主忠烈王任貴,明永樂年間七姓創祠於此,為七姓軍士報賽地,萬曆中改修,崇禎中補修,乾隆年間全盛,民國八年陰曆三月全祠祝融之災,六月重修正殿。
四、現存宗祠:1.永興村1組(四了口)黃氏宗祠;2. 永興村4組(萬坪山)清光緒八年巨氏始祖廟(秦飛都督廟),河東村4組(火燒石)民國卅八年巨氏宗祠;3.富莊社區李氏宗祠(明昭武將軍廟)。
五、崇文書院,清乾隆二十八年知縣官德將富莊崇文書院移至漢源場文廟巷文昌宮,前為書院,後為文昌宮。
六、富莊義學,清乾隆六年知縣馬湘就行台改設初為書院後為義學,行台傾坍移至寶田初館,清光緒三十三年改為初等國小,現為中心校。有雅州郡守曹倫彬富莊義學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