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灘鎮

富灘鎮

富灘鎮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中部,是青原南門第一鎮。東與吉水縣邱陂鄉、水南鎮接壤,西連吉安縣永和鎮,南靠本區值夏鎮,北鄰青原區政府所在的河東街道。鎮政府所在地宋溪距吉安市區20公里,距吉安市政府24公里,距吉安火車站25公里。 富灘鎮屬於吉安市近郊區,交通發達,信息暢通,文水公路、青東公路穿境而過,屬半小時經濟圈內,城市輻射力強,區位優勢明顯。境內瀧江從吉水水口發源,穿境而過,於值夏鎮處與富水交匯注入贛江。地處吉泰盆地,地貌以丘陵為主。屬亞熱帶潮濕氣候,年均勻氣溫18.8℃,降水量1589.3毫米,日照時數1748小時,無霜期292天。主要礦藏有煤炭、石灰石、陶土、矽、鐵、錳、礦泉水等。 富灘鎮入選2018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富灘鎮域早在宋代便有了中鵠鄉的建制,隸屬於吉水縣。這一直沿襲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9年至1934年改為中鵠區,1931年11月劃歸為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公略縣管轄,1931年4月為紀念本籍紅軍獨立團政委趙開倫的犧牲,中央蘇區政府曾一度將中鵠區改為開倫區,國民黨統治期間改為第五轄區,當時的現轄域又被劃分為瀧江鄉、三元鄉、四達鄉。1952年上半年第五區改為水南區,瀧江鄉改為富灘鄉,三個鄉域不變,。1958年富灘、四達、三元三個鄉成立人民公社。1963年四達公社併入富灘公社,1968年10月三元公社又併入富灘公社。公社名因其機關原駐富灘村,依照有關法律而得名。從此富灘鎮轄地一直未變。1969年末富灘公社機關從富灘村遷駐羅家埠村,2001年10月喬遷至青東公路邊上的宋溪街道。1986年富灘撤消政社合一的體制,恢復設立鄉建制,1999年12月又撤鄉設鎮。2001年元月富灘鎮從吉水縣析出,劃歸吉安市新設立的青原區管轄。

區劃人口

全鎮總面積189.8平方公里。下轄富灘村、三友村、古富村、施家邊村、友愛村、固山村、丹村村、作埠村 南團村、龍塘村、社山村、棠溪村、龍口村、張家渡村14個村委會,宋溪社區1個居委會,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最新數據,富灘鎮轄區內總人口達25423人,耕地面積35070畝。

富灘村,全村皆為郭姓,富灘鎮亦是以此得名。是2003年由垂裕、仁孝、世德三個村合併的行政村。而在此之前,富灘本是一村,富灘村除臨近一個小村莊的李姓人外,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八為郭姓。截止2010年,富灘村現有農業人口近千戶,人口數在3400多人,加上近幾十年富灘村因人口總數過大,不得不分流到附近的郭姓族人,以及該村在外工作的城鎮戶口人數,總量超過5000人之多,占富灘鎮總人口的1/5,並呈連年增長之勢,堪比中等規模的城鎮。像富灘村郭姓那樣高度聚居且獨姓率之高的大村在當今的中國也是十分罕見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富灘鎮時為富灘鄉,歸吉水縣轄,那時吉水有這樣說法——“大村上有富灘郭家,下有谷村李家”。新世紀初劃歸青原區後,富灘改為鎮級區劃,富灘村仍是獨姓村之最,在省、市範圍內,富灘郭家依舊還是“大哥大”。

經濟發展

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56億元,財政收入262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343元。該鎮堅持以工業化為經濟核心,把招商引資作為撬動經濟發展的“第一槓桿”,強勢推進工業化建設。2001年初,經吉安市人民政府批准,青原區委、區政府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總體構想,依據富灘的資預優勢和區位優勢,創辦了富灘工業園。該工業園總休規劃為三個區,總面積1550畝。其中A區250畝,B區800畝,C區500畝。按照穩定A區,開發B區,預備C區的建設步驟成,該鎮共引進項目13個,投資上千萬的企業就有4個,符合“三五”項目7個。

2001年7月設立青原區富灘工業園,經過發展,至2011年園區工業企業36家,小企業幾十家,園區規模由初期的300畝發展到3000畝。形成了一個擁有力車廠、塑膠廠、線材廠、水泥廠、塑編彩印廠、醫藥化工廠、造紙廠、橡膠廠、稀有金屬廠等多種企業的大型工業園區。2011全年糧食總產量2.1萬噸,油料400噸,藥材、水果和其它經濟作物產值約一千萬元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億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3億元,同比增長18%。全年向上爭資10300萬元,完成招商引資項目9個,其中5000萬以上項目3個,上億元項目2個;完成工業園稅收任務5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70元,比上年增加300元。

富灘工業園享受市政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落戶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實行“無費區”和封閉式管理,一個視窗對外,一站式服務。該工業園建立以來,得到市、區兩級政府的支持與關懷,得到了各方企業家的認可與信賴。2003年,全鎮共引進資金3000萬元,引進大小企業40餘家,並且每年以4倍的速度增長,創造了“富灘效益”。該鎮依託青東公路的優勢,加速城鎮化建設,編制規劃飛宋溪圩鎮。在完成了鎮政府等多家機關單位的搬遷的基礎上,投資近1000萬元,興建和改擴建了自來水廠、移動基站、農貿市場等一大批城鎮配套基礎設施。興建了以“和諧發展”為主 題的形象雕塑。採取投資主體多元化、土地運作市場化、基礎設施有償化的辦法,通過以地置換,有償轉讓等多種形式,拉大圩鎮框架,扮美扮亮小城鎮。其中招商引資建房和私人建戶300多幢,各類綜合樓、辦公樓50多幢。規劃建成了行政文化區、商貿區、工業區等六大區域。

自2001年劃歸青原區管轄後,尤其是被列為全市吉泰走廊10個優先發展鎮和24個擴權強鎮試點鎮之後,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搶抓發展機遇,把“承接城區,對接園區,打造城鄉結合部的休閒後花園”作為發展定位,提出了“一年邁小步,三年跨大步,五年大提升”工作思路,奮力開啟了建設“服務型的實幹富灘、產業型的休閒富灘、和諧型的平安富灘、生態型的美麗富灘”新征程。

社會事業

2011年,富灘全鎮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國小一所及村國小9所。中小學生3108名;民辦幼稚園13所,21個教學班,在校幼兒522人;全鎮教職工166人,其中中學56人,國小110人。中國小共有校園面積150畝,其中中學45畝,國小105畝;校舍面積26357平方米,其中中學校舍面積9761平方米,國小校舍面積16596平方米。富灘中國小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均處全區前列。富灘文化衛生亦有較大發展,鎮醫院初具規模,設備完善,醫務人員16名,大型醫療設備5台,病床位30個,加上由國家扶持的30個鄉村衛生所大有改觀,村民小病不出村,防疫、保健、生產不出鎮。

資源環境

富灘鎮自古以來以“富”著稱,有豐富的石灰岩、無煙煤、錳、鈦、矽等礦產資源、水資源和電力資源。該鎮的優質大米遠銷全國各地;柑桔、油菜、花生、藥材等經濟作物曾獲國家級關項。富灘山清水秀、環境優雅。

境內螺灘水電站,屬吉安市直管。屬於日調節徑流引水式電站,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旅遊、養殖等綜合效益的水利水電工程。電站由新老兩個發電廠房組成,老廠房建成於1982年,裝機4台,總容量1600kW,設計年發電量2700萬kW·h;新廠房是1994年在老廠房右側擴建而成的,裝機2台,總容量2500kW,在新廠房擴建時水電站大壩加高了2.5m,引水渠道也相應加高加固,將設計引用流量由原來的44m^3/s增加到80m^3/s。已與吉安電網聯網,每年向吉安電網持續輸送電力。方圓10公里的庫區,兩岸山高林密,峰巒疊障,風光旖旎,是開發旅遊觀光和度假休閒的最佳場所。

富灘名人

革命先烈——郭猛

富灘鎮 富灘鎮

郭猛原名郭光昭,江西吉水富灘人,1913年生。

1927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4年紅軍主力長征後,郭猛留在湘贛邊區堅持游擊戰,任第三大隊政委。抗戰爆發後,隨粟裕將軍挺進蘇南敵後。1938年在衛崗(南京)一戰中,率部擊斃日軍30餘人,其中土井少佐、梅村大尉當場喪命,震驚滬寧。後任丹北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兼一支隊政委。

1940年任一支隊二團政委,渡江北上,在黃橋戰役中率部主攻,大獲全勝。10月在大豐白駒獅子口與黃克誠部南下的八路軍會師。

1941年春,郭猛任新四軍一師二旅四團團長兼政委,轉戰鹽阜地區協助建立抗日根據地,先後參加了東台、鹽城、上岡、興化等地的反掃蕩戰鬥。

鹽城郭猛革命烈士紀念碑高清組圖 鹽城郭猛革命烈士紀念碑高清組圖

1941年9月16日率部攻打秦南倉日偽據點,擊斃日軍小隊長伊達正芝,繳獲機槍四挺,步槍150多支,俘敵160餘人。第二年,又在丁家垛、古殿堡等地連建戰功,威懾敵軍,人稱“老虎團”。

1943年1月17日,侵占鹽城的日軍糾集300多人,到岡溝堆內黃八莊、唐劉河一帶掃蕩。得到訊息後,新四軍在沿途布置伏擊。四團在郭猛同志的帶領下,由護隴堤、老吳舍分兩路向東過岡溝河直襲敵人。在北起徐馬莊,東到三九舍縱橫十里地區內,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戰鬥從上午10時一直延續到下午2時,我軍大獲全勝,黑惡多端的日本小隊長尹達正之以及160多名日偽軍被擊斃,60多人被俘,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我方也付出了沉重代價,郭猛同志在前線指揮作戰時,不幸中彈負傷。後因傷勢過重而犧牲。享年30歲,官至團政委。郭猛犧牲後,中共鹽城縣委、四團指戰員和當地民眾上千人,在中灣莊隆重舉行追悼大會。追悼大會上,中共鹽城縣委決定將當時的護東鄉改名為郭猛鄉,以紀念郭猛同志。郭猛烈士原葬於三灣村中灣莊,後於1962年將他的墓遷至郭猛鎮西楊果林場。2011年清明節前,郭猛烈士墓被修葺一新,四周新砌了大理石欄桿,一條新澆築的水泥路直通到墓前。郭猛烈士墓在青松翠柏掩映下,顯得更加莊嚴肅穆!

開國少將: 蔡長風

生於1910年,富灘鎮宋溪藕塘村人。1929年參加少先隊、赤衛軍,任少先隊指導員,農民協會秘書。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一方面軍十二軍特務營戰士、副班長、宣傳員,師衛生隊管理員、供給處糧秣股股長,團供給處主任,師供給處處長。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在直羅鎮和東征西征等戰鬥中,積極組織開展後勤保障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五團供給處主任,師留守處主任,師軍實科科長、糧秣科長兼魯南嶧縣稅務局長,師教導五旅供給部部長兼魯南行署財政科長,新四軍獨立旅供給部部長,山東濱海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委。他隨部隊東渡黃河,首戰平型關,回師晉西,挺進魯南,在日軍嚴密封鎖,環境十分惡劣的情況下,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喬裝深入敵偽占領區採購物資,並組織部隊自力更生,發展生產,以物易物,開辦軍工廠、被服廠、鞋廠、醫院、兵站,收購土特產,開展貿易工作,籌措了大量的糧草、武器彈藥、醫藥等物資和經費,粉碎了日軍的經濟封鎖,保障了部隊的物資供應。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後勤部副部長,華東野戰軍供給部部長,華東軍區供給部副部長兼第三野戰軍供給部部長,南京市財政局局長,南京市合作總社主任。在魯南、魯中、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戰役和渡江作戰中,他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廣泛發動民眾,籌集糧草,開設兵站、供應站,組織物資運輸,成立支前隊伍,全力以赴籌措作戰物資。1948年12月底,蔡長風參加了在西柏坡召開的各大軍區、各野戰軍後勤部部長會議,使他有幸親耳聆聽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的親切教誨,並當面向周副主席報告淮海前線急需炮彈的情況,得到了周副主席的當場批示,為他在以後的工作中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十兵團後勤部部長,華東軍區海軍後勤部部長,海軍財務部部長,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後勤部顧問。在海軍工作期間,他經常下海島,深入第一線,到基層、醫院、倉庫、學校、科研單位、工廠和勤務船隊調查研究,傳授經驗,為基層排憂解難,為建立和完善海軍後勤保障體制殫精竭慮。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3年3月離休,享受兵團職待遇。離休後堅持撰寫回憶文章,出版發行了十幾萬字的回憶錄《征途漫憶》,為軍隊後勤建設留下了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1988年7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姚國民

生於1913年,富灘鎮固山江頭村人。1929年參加農民暴動後加入區游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總部警衛團四連排長,防空連副政治指導員,總司令部通訊員,朱德警衛員,司務長。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在第一次反“圍剿”中,他作為一名普通戰士,與戰友一起活捉了張輝瓚。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營政治教導員,大隊政治處主任,冀中軍區第七軍分區十九團政治處主任,十七團政治委員,第八軍分區二十三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和“百團大戰”。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時,任第六黨支部書記。1940年春節,姚國民隨部隊來到河北吉國的南龍崗過春節,正當部隊準備吃午飯的時候,遭到日、偽軍五百多人的包圍,在這種突發的情況下,姚國民沉著、冷靜,指揮若定,帶領所屬的兩個營迅速進入戰鬥崗位,同敵人展開激烈的戰鬥。敵人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大炮,但戰士們在姚國民的指揮下,憑著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經過數小時的頑強拼搏,將來犯之敵予以全部消滅,生俘日軍20餘人,偽軍200餘人,繳獲炮1門,機槍10餘挺,並把敵機上的機槍也打了下來。戰鬥結束以後,聶榮臻司令員派來了慰問團,並給予了通令嘉獎。同年冬天,在“百團大戰”中,姚國民率領3個連的兵力參加石家莊破襲戰,負責石德路的破襲。在執行任務時,與100多日偽軍遭遇。為儘快解決這股敵人,不使敵人有增援的機會,姚國民當即立斷,指揮部隊利用地形與敵人激戰,並分出一部分兵力將敵人包圍起來。敵人妄想突圍,但在我軍的鐵拳下,被砸得粉碎,無一人漏網,全部被殲滅。這一仗受到朱德、彭德懷的通令嘉獎。1942年夏天,反掃蕩戰鬥正處於最艱難的時候,姚國民時任團政委,他帶著團直屬隊和一個營轉移到滄洲中南一個叫中圈子的莊子裡。部隊剛進村不久,就被敵人發現了,敵人1000多人(其中日軍300多人)將莊子團團包圍,情況萬分緊急,姚國民不顧疲勞,組織並帶領部隊進行阻擊突圍,戰鬥異常殘酷,整整激戰一整天,敵人仍不退下去。為了減少傷亡,儘快突圍,姚國民一面調整部署,一面指揮部隊利用天黑和對地形熟悉等有利條件,邊打邊撤,一舉突破了敵人的包圍圈,將部隊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在這次戰鬥中,姚國民負了重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幹部團黨總支書記,黑龍江軍區一旅副政治委員,綏化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中共綏化縣委書記,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二十師政治部副主任,十九師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四十四軍一三0師政治委員。參加了四平保衛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廣州戰役等。1946年四平保衛戰,姚國民時任黑龍江一旅副政委,他率部參加戰鬥。戰鬥進行了20餘天,敵人未能前進一步。在陣地爭鬥最激烈時,姚國民親臨前線指揮,一道參加戰鬥,不幸的是他又一次負了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政治委員,軍幹部部長,軍政治部副主任,東北軍區第一文化速成中學校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特種工程指揮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抗美援朝,姚國民參加和指揮了許多戰鬥。在金城反擊戰中,他率全師擔任正面進攻任務,並親臨前線指揮。在全師傷亡近3000人的情況下,靠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在友鄰部隊的配合下,硬是攻上了陣地,殲滅敵人幾萬人,取得了這場反擊戰的全面勝利,

1983年離休,享受大軍區副職待遇。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余致泉

生於1916年,原名余大瀛,富灘鎮南團茅園村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江西公略獨立團當戰士,1934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後任紅六軍團第十八師五十三團排長、連長。1935年11月隨二、六軍團長征。

1936年12月入抗大學習,1937年10月抗大畢業後,奉命到山西汾陽組織地方武裝,任游擊大隊長,後編入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任連長。1938年10月任延安警衛營二連連長,1939年任一二0師二五九旅七團三營營長。1941年參加大牛店戰鬥,1943年參加何家莊戰鬥,均受到師部通令表揚。1945年1月任三五八旅七一八團副團長。

1947年10月,任東北縱隊總司令部獨立團團長,1948年4月,調任東北野戰軍十二縱隊三十六師一0八團團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九軍一四七師四四一團團長。先後參加了遼瀋、平津、衡寶、廣西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率部參加了桂林地區清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的戰鬥。1951年7月任第十三兵團副師長兼參謀長。1952年10月入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班學習,1954年畢業後,調任步兵第十一師師長。1955年5月授大校軍銜。

1958年,任甘南剿匪指揮部第一指揮部指揮長和甘南剿匪指揮部司令員,指揮大小戰鬥上千次。1959年率部參加了平息西藏叛亂,指揮了阿里納木湖、三號地區等戰役。

1962年,在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率部7天7夜,迂迴穿插,翻雪山,爬峻岭,忍飢挨餓,翻越喜馬拉雅山,強行軍250公里,深入敵後180公里,切斷印軍後路,為西山口、德讓宗、邦迪拉等戰役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毛澤東當時說:“西山口戰役打得好,主要是十一師深入到敵人後面去了。”

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1973年12月,任蘭州軍區副參謀長,1975年5月,任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77年9月26日,在甘肅山丹縣不幸因公殉職,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名勝古蹟

富灘鎮名勝古蹟多處,東面有螺灘水電站庫區,是水上遊樂,垂釣休閒的好去處;東北方向的古富嵩華山林木繁茂,景色秀麗,山上的古軍事遺址掩映林中,逶迤山腰,是懷古攬勝的絕佳勝地;西面的西華山為附近聞名的佛教聖地,山西北面谷地里的朱陵觀、使君岩是唐代吉安太守閻寀棄官戀山得道之處,晉代郭璞、南宋胡銓祖孫多人、民族英雄文天祥等賢人名仕均到此求學遊覽或設壇講學。

六百米古代關隘

富灘鎮 富灘鎮

吉安文物部門在青原區富灘鎮古富村北端山嶺上發現一處600米長的古代關隘。這段關隘東西走向,順山勢延伸至山頂,長約600米、寬約1.5米,高約2米,中間開有一城門,門寬2.2米、深3.1米,雖歷經幾百年風霜雨雪,牆體仍保存較為完好。

這些軍事設施究竟是何人所建?村民稱,古富村還有另一個村名:陳家村,村中所有村民都姓陳,古時將領陳友諒在此地屯兵的時候,不僅建起了這些防禦工事,還讓不少村民改為陳姓。

吉安市博物館高館長告訴記者,根據建造風格及伴隨物分析,這段關隘在南宋時期就已存在。但陳友諒在與朱元璋作戰時是否到此屯兵,還沒有相關文字記載,並且在關隘等古建築上也沒有發現與陳友諒有關的實物,因此,是否為陳友諒所建,尚需要考證後再下定論。

瀧江

瀧江又名孤江、瀟瀧江。系青原區境內贛江東岸最大支流。瀧江是一條美麗的江,享有江西的“灕江”盛譽。瀧江名揚古今,緣於北宋一代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瀧江邊人士歐陽修膾炙人口的《瀧江阡表》。

瀧江是青原區的一條過境江。其發源於興國縣晾村的天心坪,流經永豐縣的龍岡、潭頭、流至吉水縣的南坪與沙溪水匯合,經吉水縣白沙、水南,從水南與青原區交界處的龍王廟入青原區富灘鎮境,後流經富灘鎮作埠、三友、富灘、南團、龍塘,入值夏鎮境,經該鎮的大前、先鋒、城上、值夏街道、馬埠、坪上,和江北富灘鎮的棠溪、龍口等村(居)委會,從西華山下的富灘鎮張家渡村匯入贛江。青原區最長的富水河流至值夏鎮馬埠村匯入瀧江。此段為瀧江下游,過境段長23公里。正常水位時河寬120至250米。瀧江下游兩岸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落差很大,水流湍急。由於瀧江的這一天然優勢,當時的吉水縣在此修建了螺灘水電站。

螺灘水電站於1971年開工興建,1972年大壩建成蓄水,並開始發揮灌溉、防洪等效益,1982年投產發電。水電站大壩長156米,高69.5米。壩內蓄水面寬,最寬處達1公里,庫區集雨面積4410立方公里,總庫容4410萬立方米。庫區南北兩岸各建有乾渠,其中南乾渠主發電兼少量灌溉,北乾渠可灌溉本區的富灘、天玉,及吉水縣的文峰等鎮的一萬多畝農田,電站總裝機容量1.2萬千瓦,年發電量5000—6000萬度,屬國家重點灌溉、發電和防洪的多功能中型水電站。

螺灘水電站攔河大壩位於富灘鎮渡頭村上游的第一關峽谷口。該壩由於年久失修,壩身出現險情,2008年國家撥專款加固,2010年工程完工,驗收合格。瀧江湖區原名螺灘水電站庫區,距吉安城區30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湖區兩岸青碧蒼翠,樹木茂密,山上有壯觀的瀑布急流,怪石奇洞。

瀧江 瀧江

由於瀧江湖區從大壩至水南圩鎮長達15公里,原來的各山谷溝壑成了湖區的港港叉叉,俯視湖區極像一條百 足蜈蚣,曲折幽深的瀧江河道,碧綠浩淼的庫水,給庫區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兩岸群山逶迤,鬱鬱蔥蔥,雲霧飄渺,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高峽出平湖”,女神型的地貌,山水相連,水天相接,水中有山,山腰有水,水天一色,簡直就是神話中的水晶宮。這裡不但自然景觀優美,而且人文資源豐富,其間有一系列美妙的神話傳說:龍王廟、仙人棋盤石、釣魚石、死人石、冷飯石、銅鼓水、豬婆石、滴水洞、打石窩等民間故事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真是一湖碧水一路故事。瀧江湖區還有品類繁多的珍禽異獸,竹林杉海。這裡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春天可品鮮踏青,夏天可降溫避暑,秋天可賞物觀景,冬天可領略素妝,還可游泳、垂釣、划船、寫生,的確是游泳觀光、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進入本世紀初,螺灘電站管理局附近的富灘工業園交通便利,人氣鼎旺。廠房林立,商務繁忙,青原區和富灘鎮兩級政府把湖區當作一個招商招牌,正籌劃在湖區沿岸再開闢一些景點,新添幾艘遊船。到時,螺灘湖區將以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及迷人的山水自然風姿吸引各方遊客紛至沓來。湖區將成為青原區又一個游旅勝地,湖區內的龍王廟則是一顆鑲嵌在景點上的璀璨明珠。

瀧江湖區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養在深閨人未識”,現正被人們緩緩掀開蓋頭,笑迎遠方遊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