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一個在全新世形成的、通過密西西比河在注入墨西哥灣時沉積造成的三角洲。在過去5000年中這個沉積過程使得南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線向墨西哥灣內推進了24至80千米。
密西西比河奔涌的河水向南注入墨西哥灣,衝擊形成宏偉的亞熱帶景觀,它由很多河流、濕地和海岸較低的小島組成。在三角洲邊緣,尚德盧爾群島為人口稠密的路易斯安那沿海地區(包括紐奧良在內)抵禦海洋風暴提供了天然屏障。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一個重要的生態地區,它包括1.2萬平方公里海岸濕地,美國40%的鹽沼位於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位於北美洲中南部,全長6020公里,是世界第四長的河流,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它從美國明尼蘇達州開始,流進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區,包括重要港口紐奧良。美國16%至18%的石油來自這個地區,此外16%的漁業(包括蝦、螃蟹和龍蝦)也位於這裡。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國家文化和娛樂休閒的寶庫。每年,僅旅遊、捕魚和休閒娛樂產業的產值就能達到214億美元,為流域各地提供了35萬1千個工作崗位。密西西比河同時也支撐著價值126億美元的航運業,提供相關工作崗位35,300個。全國一半的穀物和大豆都經由密西西比河上游運出。
密西西比河及其洪泛平原共哺育著400多種不同的野生動物資源,北美地區40%的水禽都沿著密西西比河的路徑遷徙。三角洲南部呈長條形遠遠伸入海中,末端又分成數股汊流,長約30公里,形如鳥足,故又有鳥足三角洲之稱。近年由於新的沉積,鳥足形已不明顯。
名稱由來
密西西比河
流域“密西西比”是印第安人的稱呼,意為大河或眾水之父.密西西比河還被人們叫做“老人河”。上個世紀20年代,百老匯音樂劇開先河的代表佳作《演出船》講述了1887年密西西比河上一艘流動劇院船上發生的故事,該片中的名曲《老人河》唱出了源遠流長的密西西比河及兩岸人民的生活,在全世界流傳了七十餘年,至今不衰,感動了幾代人。
流域各州:明尼蘇達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諾州、愛荷華州、密蘇里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
密西西比河流域範圍很廣,眾多的支流,聯繫著大半個美國的經濟區域。整個水系流經美國本土48州中的31個州,加拿大的兩個州。北起北美五大湖附近,南達墨西哥灣,南北長達2400公里,從西邊的落基山到東南的阿巴拉契亞山地,東西寬約2700公里,全流域面積達322萬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在美國境內,占美國全部領土的2/5左右。在世界各大河流域面積中,僅次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非洲的剛果河,居世界第三位,比中國的長江的流域大一倍。
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很多,比較重要的有54條,由於氣候地貌等條件的異同,使東西兩側支流的水文特徵截然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支流有俄亥俄河、密蘇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和田納西河等。這些支流像一棵大樹上的茂密的枝丫似的分布在整個流域之中。
密西西比河本身發源於明尼蘇達州北部地區的伊塔斯卡湖附近,向南流入墨西哥灣,全長3950公里。這條幹流的上游是發育在古老的岩面上,那裡又經過強烈的冰蝕,所以,土質很薄,河岸往往是堅岩外露,風景優美。星羅棋布的湖泊,在明尼蘇達州就有上萬個。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像天然水庫一樣對密西西比河的水源補給起了重要的調節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密蘇里河。
形成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形成的尖頂朝向陸地,底邊指向外海的三角形沉積體。它是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積占優勢的情況下形成的。三角洲一般形成在含沙量較大的河口,波浪和海潮作用較弱的淺水區。在河口處,河水受潮流的頂托,流速減小,容易形成心灘和江心洲,使河流分汊。在河口口門處,因水流擴散,流速減緩,泥沙常堆積成淺灘(由於橫阻河口,故名攔門沙),成為河口區航運的主要障礙。同時,近岸的海流也把挾帶的泥沙在地勢平緩的海岸附近沉積下來,使心灘、江心洲不斷增多、擴大,它們合併以後就形成向海傾斜的水下三角洲。隨著汊道的消長和心灘的進一步擴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緣不斷向海推進,而其後緣因灘地淤高,並復蓋上洪水泛濫堆積物,便形成水上三角洲。
由海岸的輪廓和波浪的作用造成的,在波浪作用較弱的河口區,河流分叉為幾股同時入海,各汊流的泥沙堆積量均超過波浪的侵蝕量,泥沙沿各汊道堆積延伸,形成長條形大沙咀伸入海中,形成鳥足狀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最近變化
平均每
過一千年左右密西西比河入海的河道會改變。隨著時間的變遷原來的河道通過沉積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平緩。隨著新的、比較短的、陡峭的河道的形成密西西比河會轉到新的河道,放棄老的河道。老河道失去了淡水和沉積物的來源後會逐漸密集化、下沉、受風化。這樣它會逐漸後退,形成河灣、湖泊、海灣和淺灘。
750年前密西西比河的主流開始使用今天的入海河道。550年前這條河道開始伸入墨西哥灣。
約100年前,密西西比河越來越多地通過紐奧良西北約95千米分支的阿恰法拉亞河入海。1950年代裡工程師發現這個新的入海口將很快成為主入海口,原來的入海口將被放棄。由於目前的入海河道擁有極大的經濟意義,而遷移將花費巨資,因此美國國會命令美國工程兵團保持當時的70%/30%入海水量分配。為此美國工程兵團在舊入海河道上修建了大量設施,包括大壩、人工運河和控制潮水的閘門。
這些人為的措施對三角洲地區有極大的影響。首先它們減少了淡水和沉積物進入三角洲地區,降低了三角洲的建造過程。淡水進入的減少導致鹽水入侵,使得本來保護三角洲濕地的淡水植物死亡。同時海平面的上升更加加劇了三角洲的風化和侵蝕。因此近年來三角洲的風化比建造的速度高。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均每過一千年左右密西西比河入海的河道會改變。隨著時間的變遷原來的河道通過沉積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平緩。隨著新的、比較短的、陡峭的河道的形成密西西比河會轉到新的河道,放棄老的河道。老河道失去了淡水和沉積物的來源後會逐漸密集化、下沉、受風化。這樣它會逐漸後退,形成河灣、湖泊、海灣和淺灘。
每年,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沿岸地區都要損失20平方英里的濕地資源,這是由於曾經滋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地區的沉砂在美國陸軍工程兵團於墨西哥灣附近修築堤壩後,在狹窄的廊道上形成了漏斗區。來自農場和污水處理廠的污染也隨時影響著河流,這就在墨西哥灣地區形成了8000平方英里的“死區”,也就是說這一地區海洋生物無法生存。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繼續著破壞濕地恢復工作的行為。他們想要建設更多同樣的工程,這些工程都會使得野生動物資源枯竭,物種滅絕,將河流推向生態災難的邊緣。儘管還有更為廉價和環保的方案可供選擇,陸軍工程兵團還是計畫花費20多億美元來替代或擴展聖路易斯上游的29個碼頭。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展開的兩項獨立調查顯示工程兵團關於河流駁船運輸的預見過於誇張,而其支撐碼頭工程的經濟模式並不完美。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雖然用於河流防洪措施的工程建設已經投入了幾百億美元,但是洪水的損失仍舊處於上升中——僅在1993年,單年的損失就超過了120億美元。現在美國陸軍工程兵團想要拿出更多的資金,修建更多的工程。舉例而言,計畫中的耗資8500萬美元聖·瓊斯河口、新馬德里堤壩和西南密西西比河水泵工程將會破壞密西西比河7萬5千英畝的濕地資源。在沿著東部河流大部分的巨大堤壩和河溝通過吸引居民、商業和農場居住在洪泛平原區增加了洪水發生時的損失,切斷了河流與支撐的回水、森林、濕地和河流間的野生動物資源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