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

密支那

密支那(Myitkyina) 是緬甸北部克欽邦首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戰略據點,是緬甸北部最重要河港、史迪威公路上的貿易中心,人口約20萬。位於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邁立開江西岸,地處北部山地丘陵區,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23.7℃,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產柚木和其他木材,種植水稻、甘蔗等,是繅絲、木材和食品加工中心,農產品集散地。公路南經八莫可達中國雲南省畹町,北經葡萄城可抵中國西藏;是縱貫南北的仰光一密支那鐵路線終點,與緬甸全國最大的玉石產地孟拱有鐵路相通。

基本信息

概述

密支那密支那

密支那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坐落在

伊洛瓦底江邊,伊洛瓦底江兩條支脈東支恩梅開江和西支邁立開江的匯流處(稱作Myit-son)的下游。密支那是緬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鐵路線終點。人口約20萬,由克欽族,撣族和緬族組成。在密支那附近出產的香米稱作khatcho,被認為是緬甸最好的香米。密支那是翡翠的重要產地。密支那亦因其水果而出名,包括鳳梨,西瓜,荔枝和牛奶果(starapple)。

密支那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連線緬甸其他地方的鐵路和水路,該城市僅通過特殊允許才對外國人開放。

密支那戰役

密支那密支那

1942年5月上旬日本侵略軍占領密支那。1944年,中國有3個師參戰,抗日名將孫立人、潘裕昆等親臨前線指

揮作戰。密支那攻堅戰役歷時兩個多月,每天激戰不息,拉鋸絞纏,浴血苦鬥。敵酋56師團水上源藏少將潛逃到伊江東岸,在一棵大樹下開槍自殺。8月3日,密支那光復。此役共擊斃日軍3400人,俘虜70多人;中美聯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總傷亡6551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民黨部隊和北戰區司令部的麥瑞爾突擊隊對本多政材中將的日本侵略軍三十三軍一部分進行了長久的圍困和激烈的戰鬥,最終,密支那被史迪威將軍領導的盟軍攻克(被稱為密支那大捷)。1944年8月5日,緬甸密支那經中國軍隊80多天的艱苦攻擊,終被克復。中國駐印度軍隊以上萬名官兵的寶貴生命,換來了整個亞洲戰場具有戰略轉折性意義的勝利。

重大建築

伊洛瓦底江鋼橋

密支那密支那

是中國上海援建的工程,是緬甸的第三大橋。過橋後便進入克欽邦首府—密支那市區。她是緬北的鐵路終點站和公路、水路、航空樞紐。她安詳地坐落在伊江西岸的江堤下,緬人稱其為密支那,原來密支那是緬語,意為“大江邊”。

跑馬堤是早年沿江而築的一段約莫兩公里長的江堤,當年喜愛遛馬的英國紳士將其當作跑馬道而已。這裡是觀賞伊江風光的“好望角”,既可窺林中江上紅日升,又可睹伊江一瀉千里之壯觀,還可以賞長堤下的街區美景。從跑馬堤拾級而下,是彎莫渡口,江邊泊著十多艘機動船,有客輪也有貨輪,北可通敏宋等地,南可達八莫、曼德勒和仰光等地,並可直通印度洋。

臥佛寺

1944年8月密支那解放戰爭中,中美聯軍共擊斃日軍3400人,俘虜70多人,日本56師團水上源藏少將潛逃到伊江東岸一棵大樹下開槍自殺。在那埸血戰中,一個名叫坂口睦的日本福岡士兵逃離虎口,成為為數不多的日軍倖存者。晚年他重遊舊地,新建了這座為日本侵略軍超度亡魂的臥佛寺。大殿中的臥佛長30.5米,高4.75米,寬7.56米,是僅次於仰光的全緬第二大睡佛。寺門東側豎著2001年11月12日立的“招魂之碑”,碑文大意是為二戰期間在拉孟(臘勐)、騰越(騰衝)、密支那等地被中國遠征軍打死的日本軍人招魂。

目瑙祭壇

1958年密支那修建了永久性的目瑙祭壇,嗣後每年都在這裡舉行全邦性的目瑙會。目瑙埸建在江邊,埸地寬闊,設有西門和北門。兩門頗有民族特色,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門枋是一對象牙抬著一扇鋩,兩側是四根交叉的雌雄目瑙柱,門衛是兩位手持長刀和梭鏢的克欽先民武士。目瑙祭壇與德宏的大同小異,德宏的是四根直立的雌雄柱,中間是兩把雌雄刀;密支那的是十根交叉的雌雄柱,中間有一根橫桿固定其交叉部位。其共同點是基座均為犀鳥,雌柱上繪的蕨葉藤和雄柱上的三角圖案相似,中間兩根雌雄柱頂端各繪著月亮和太陽,南側建有祭鬼崗樓。目瑙柱北邊矗立著一座龐大的目瑙房,這是一所典型的克欽族現代建築,不僅氣派豪華,而且極富民族特色。尤其是陽台上的7根粗實巨大的中柱,繪滿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圖案,它象徵著克欽族由7個支系組成,在牛頭文化精神的引領下,克欽族將獲得新生。

宗教信仰

密支那密支那

飛鷹樓矗立在密支那東北郊的山崗上。登上這座密支那壩最高塔樓的頂層平台,涼風勁吹,暑氣頓消;憑欄遠眺,密支那城鄉風光一攬無餘。1877年基督教傳入克欽邦,1977年為紀念基督教傳入100周年,在這裡舉行了規模空前的目瑙會。1978年教會籌資新建飛鷹樓,至1993 年才落成。飛鷹樓山下是緬甸第二大基督教培訓基地——弄朗基督教大學,現有教師20多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學生500多人。基督教雖是外來宗教,但今天的克欽人已離不開基督教。現在克欽邦有基督教信眾70至80萬人,天主教有20到30萬人。

自然資源

密支那是全緬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茂密的森林復蓋。礦藏據說有鉬、金、銀、銅、鐵、鉛、錫等,寶石和翡翠從數量到質量號稱世界之冠。有相當儲量的竹藤,還有黃蓮、仁仲等70餘種珍貴藥材。象、犀牛、虎、豹、熊、野牛等珍稀動物的牙、鞭、角、掌等在密支那街頭有賣,但難辨真假。

旅遊資源

敏宋北距密支那43公里,又叫“三江口”,是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的匯合處。敏宋是伊江的神來之筆,是克欽邦的精典景點。站在碩大的白體金塔前的草亭內,江風習習,俯瞰壯麗的三江口,頓覺胸襟開闊,思緒萬千。東邊那條叫恩梅開江,西邊這條就是邁立開江,兩江之間礁峭石奇,江水奔涌,在巨大的魚嘴石處交匯,合二為一,浩蕩南行,氣勢如虹。恩梅開江發源於西藏察隅縣境內,藏語叫“美爾東曲”;南下入雲南怒江州貢山縣境後稱獨龍江;進入克欽邦後更名為恩梅開江。邁立開江源自中緬邊境的大雪山南麓,其東邊是江心坡,西邊是枯門嶺。這兩條江的性格一陰一陽,一剛一柔,陰陽結合後,便成了緬甸的“天惠之河”和“母親河”。恩梅開江如同一條充滿野性的克欽漢子,受不了高黎貢山和江心坡的挾持,於是一路咆哮狂奔。克欽話稱恩梅開江為“恩梅卡”,意為“不可跨涉的河”。邁立開江則像一位花枝招展、溫柔多情的少女,體態婀娜,步履輕盈地從雪山聖地款款而來。“邁立”是一種紅艷的山花,“邁立卡”即為“花之江”。由於江水平緩,機動船可駛入“花女”美麗的胴體縱深處。沿途可見江岸邊停泊著幾台正在車水淘金的大船。兩岸有不少簡易工棚,皮膚油黑的土著人在烈日下採用古老的土辦法在淘金。江岸高處的林子裡躺著一條不寬的瀝青車路,七八家餐館一溜兒臨江而建,主打菜都是伊江特產——烤江魚。半肘長的江魚用竹籤串著烤熟,皮脆肉嫩,又香又甜,特別鮮美。

城市居民

密支那密支那

密支那市區面積共有1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過20萬人,世居民族以克欽族為主體民族,其他民族有緬、撣、阿依、臘西、央宛、瑪魯、格堵、格蘭、摩些等十餘種,有1.5萬餘名來自中國騰衝、龍陵、盈江等地的華人和0.3萬餘印、巴、孟等國僑民。

在密支那華人中建有和順同鄉會、昔馬同鄉會、廣東同鄉會、福建同鄉會等,每個同鄉會大約有500戶左右人家。其中還有一些當年在二戰時期的中國遠征軍老兵及子孫。許多華人家庭成員都領到了緬籍證,有了此證就可以在上學等方面享受同等國民的待遇。但華人只能領綠證,只有緬甸人才能領紅證。幾乎所有的華人都盼望著能把騰衝到密支那的公路修通,這樣就可以很方便的回中國去探望親友和旅遊觀光,特別是生意人認為可以縮短距離直接從中國進貨,不需要多掏經仰光、曼德勒轉手的費用了。許多華人都能講密支那的官方語言緬甸語,英語普及程度也很高。

教育文化

密支那教育機構健全,有著名的密支那大學、密支那基督教學院等四所專科學校,還有高級中國小和幼稚園10多所及一所華人高級中學,各種大中院校的畢業生每年都有幾百人到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留學。

當地眾多民眾信奉小乘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教堂佛塔有20多座,民風淳樸、與人友善,幾乎沒有人偷東西。密支那人與其它緬甸人一樣特別忌諱左手遞送東西。認為左手骯髒,右手才是乾淨的。因此,用左手遞送物品是不禮貌的。和尚忌諱送給他現金。一般人不能觸摸和尚的頭頂,克欽族認為,無論什麼人頭都是不可以觸摸的,即使頭巾和帽子也不能隨便玩弄。如果有人撫摸他的頭或玩弄他人頭巾和帽子,便認為是對他莫大的侮辱。他們無論做什麼事都還有“男右女左”、“右貴左賤”的習俗。密支那人十分崇拜榕樹,在他們心目中,榕樹就是佛塔,也崇拜烏鴉,視其為“神鳥”,從不獵殺。

交通運輸

密支那密支那

2007年4月中國騰衝至緬甸密支那二級公路通車。騰衝人對“密支那”這個名字很熟悉,在馬幫時代就有數不清的羊腸小道把騰衝與它相連,後來出現了公路。它在宣告了馬幫時代的終結後,慢慢荒廢。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條路又漸漸活躍起來。

順新公路從騰衝猴橋國家級口岸出境,到密支那才一百多公里。路平坦修直,路邊還未及拆除的窩棚、留著挖掘機深深爪痕的崖壁,一閃就不見了。路邊樹林裡常常會看見一片片簡易的茅草房,遠望去像鳥巢,巢邊的綠蔭里偶爾冒出青煙,那是當地人在燒荒種地。因林中植物濕度太大,火勢不會蔓延,隨便燒開一處便可種下豆子、玉米一類作物。

在南里卡河附近,路是從莽莽原始森林中開闢出來的,路始終被濃蔭籠罩著。隔著山谷可以看見對面半山坡很多樹被打折,很多地表植物被掀開,露出黑色的泥土和石頭。那是修路時,被炸飛的石片造成的破壞。但要不了多久那裡就會復元,這個小小的傷口讓我們看到了築路的艱險。但這一切已經劃上了句號,一條寬闊的道路從人跡罕至的原始叢林穿過來了。

密支那在傲然挺立著大青樹和柚木、瘋長著藤蔓及野草的空曠之地,建築稀疏、簡單,它只是這個一望無際的綠色世界的附屬,經常被遮掩,被忽略。

穿境而過的伊洛瓦底江使密支那顯得婀娜靈動,有河流穿過的城市總是顯得魅力十足,而這樣一條寬闊壯美的大江穿過這座充滿原野氣息的城市,像一個等待太久的少女終於遇見了傾心的人,那一刻世界放輕了呼吸。

與中國關係

密支那密支那

克欽邦同中國的關係極為密切,克欽邦境內的克欽族、僳僳族與中國雲南省怒江州、保山地區、德宏州境內

的景頗族、僳僳族是跨國境線而居的同一民族,他們語言相通,習俗相同,交往頻繁,通婚、互市,親如一家。伊洛瓦底江(即我國所稱之大金沙江),發源於我國西藏昌都地區的察隅,南入緬甸,由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在密支那以北42公里處匯合而成,橫貫緬甸南北。伊洛瓦底江於八莫收納大盈江,於伊洛瓦收納瑞麗江。陳毅副總理生前所作《贈緬甸友人》的詩中寫道:“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和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關係。

密支那密支那

唐宋以前,中國人就與克欽族人民和居住在克欽邦內的其他民族有交往。古代南方陸地“絲綢之路”即“蜀身毒道”就是從現今的騰衝、梁河、隴川一帶進入八莫等地,再從緬北克欽邦通往印度的。到了元、明、清三代,在經濟上與中國的關係更為密切,八莫和老光屯(八莫以南14餘公里處)兩地是中緬邊民從古至今貿易的中心。密支那以東的的昔董有兩條通道直通中國邊境,一條從騰衝經高田、猴橋和昔董

到密支那,從中國邊境到密支那,全程約250公里;另一條經南甸、盈江和茅草地等地至緬甸的八莫,全程約225公里。這兩條通道從古到今均為中緬兩國的重要商道。另外,從盈江可至緬甸的當帛、甘道延、曼千、洗帕河等地;從隴川有路可通八莫和密支那;從怒江州的貢山、福貢、瀘水等地有馱運路及小道可通緬甸北部邊境的密支那。

緬甸行政區劃

首府面積(平方公里)人口鎮區數
伊洛瓦底省勃生35 1387,330,20026
勃固省勃固39 4045,581,30028
馬圭省馬圭44 8204,760,10025
曼德勒省曼德勒(瓦城)37 0246,727,90031
實皆省實皆94 6255,663,20037
德林達依省土瓦43 3431,347,70010
仰光省仰光10 1715,836,20045
欽邦哈卡36 019541,9009
克欽邦密支那89 0411,327,70018
克耶邦壘固11 733247,3007
克倫邦巴安30 3831,553,1007
孟邦毛淡棉12 2972,470,40010
若開邦實兌36 7783,004,70017
撣邦東枝155 8018,461,5005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