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兄景伯清閟堂

寄題兄景伯清閟堂,是一首由宋代作者 洪邁 著作,情感豐富,表達其鬱郁不得志的五言古詩。

基本信息

【名稱】寄題兄景伯清閟堂

【年代】南宋

【作者】洪邁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寄題兄景伯清閟堂①

昔聞王子猷②,借居亦種竹。

此君固可喜,人亦清不俗。

伯氏貧且癯③,一飯不飽肉。

堂前自經始④,護此無盡綠⑤。

一官歲強半,余日如轉燭⑥。

待其長稚子,而已牽歸轂。

何由享我蔭,償我志願足?

應煩彼邦人,日報平安福。

作品注釋

①清閟堂:洪适在家鄉鄱陽縣城郊(盤洲)修建的別墅。

②王子猷:名王徽之,字子猷。晉書法家王羲之之子,獻之之兄。愛竹。曾借住他人空宅,並種上竹子,有人不解地問:暫住,何必種竹?王子猷說:“何可一日無此君?”

③伯氏:即哥哥。

④經始:開始營造。

⑤無盡綠:借用佛家語“無盡燈”之意。維摩詰經《菩薩品》“有法門名無盡燈……譬如一燈燃成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⑥轉燭:喻世事變幻莫測如風中燭。杜甫有詩云:“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作品賞析

詩人在感念手足之情的同時,抒發自己身在官場世事莫測,但求平安的意願。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字景廬,號容齋,又號野處。上饒鄱陽縣(今屬江西)人。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學家。公元1145年(宋高宗紹興十五年),應試博學宏詞科,中進士,授兩浙轉運司傒辦公事,入為敕令所刪定官。遷吏部郎、禮部郎,除樞密院檢詳文字。三十二年,以假翰林學士,充賀金登位使使金,不為所屈,全節而返。1165年(乾道元年),知泉州,次年改知吉州,入對,除起居舍人。三年,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歷知贛州、建寧府、婺州。1186年(淳熙十三年),拜翰林學士。紹熙初,進煥章閣直學士知紹興府。1202(嘉泰二年),以端明殿學士致仕。是歲卒,年八十,諡文敏。《宋史》有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