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人工豢養的鳥類動物]

家禽[人工豢養的鳥類動物]
家禽[人工豢養的鳥類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家禽是指人工豢養的鳥類動物,主要為了獲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為其他用處。一般為雉科和鴨科動物,如雞、鴨、鵝等,也有其他科的鳥類如火雞、鴿、鵪鶉和各種鳴禽的。 如由綠頭鴨馴化成的家鴨中,北京鴨是良好的品種,年產70~120個蛋,而且製成的北京烤鴨,其美味已馳名中外。 家禽除提供人類肉、蛋外,它們的羽毛和糞便也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基本信息

分類

公雞 公雞

有家雞(Callus domesticus)、火雞(Meleagris gllaopavo)、珍珠雞(Numida meleagris)、鴿(Columba livia等陸禽及鴨(Anas Platyrhynchus var.domestica)、鵝(Anas cygnoides)等水禽,通常是以卵、肉、羽毛等的生產為目的,但也有為玩賞用而飼養的。

家禽 家禽

起源

鵝
野雞 野雞

世界上所有的家雞品種都起源於紅色原雞 ,該雞分布於我國南方省區和印度及東南亞地區,它首先在我國和印度等地被馴化,在我國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 ,之後逐漸擴散到歐、美、非洲,遍及世界各地。火雞是美洲原產的野鳥,是比較晚期馴養而成為家禽的,其祖先還在美洲中南部過野生生活。鴨的原種是鳧(Anas boschus L.)鵝的原種是雁albifroms)。

繁衍孵化

孵化

家禽的繁衍孵化一般分為人工孵化和母禽孵化,但隨著近幾年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孵化技術已經成熟,人工孵化已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

一般要有專門的孵化設備,就是所謂的孵化小雞器,類似於一個有加熱等功能的箱子,並要有環境相對好的特定孵化室。(說實話挺麻煩的)

家禽 家禽

至於具體操作如下:1、種蛋的選擇、保存和消毒用於孵化的種蛋大小和形狀要符合品種要求,過大過小、過長過圓、蛋殼過薄、殼面粗糙的“沙皮蛋”、蛋殼過於堅硬的“鋼皮蛋”和雙黃蛋都不能用來孵化。雞蛋以55-65克為宜。要注意增加種蛋收集的次數,產蛋箱要經常更換墊草,以避免種蛋污染。收集的種蛋應放在清潔乾燥的的器具里,在乾燥無塵的環境中保存,保存溫度以12-15℃為宜,保存時間一般不超過1周。種蛋集中後要立刻熏蒸消毒。

每批孵化結束之後,立刻對設備、用具和房間進行沖洗消毒。孵化器及孵化室的清洗消毒步驟 取出孵化盤及增濕水盤,先用水沖洗, 再用新潔爾滅擦洗孵化器內外表面(注意機頂的清潔),用高壓水沖刷孵化室地面,然後用熏蒸法消毒孵化器,每立方米用福馬林42毫升、高錳酸鉀21克,在溫度24 ℃、 濕度75%以上的條件下,密閉熏蒸1小時,然後開機門和進出氣孔通風1小時左右,驅除甲醛蒸氣。

2、家禽人工孵化給溫有兩種主張:一種是變溫孵化,另一種是恆溫孵化。我們主要推薦變溫孵化:主張根據不同的孵化器,不同的環境溫度(主要是孵化室溫度)和禽的不同胚齡,給予不同孵化溫度,理由是不同胚齡的胚胎,需要不同的發育溫度。推薦方案見下表:

家禽 家禽

胚齡(天) 孵 化 器 溫 度

1-6 38.5 -38.0

7-12 38.2- 37.8

13-18 37.8 -37.6

19-21 37.5 -36.93、濕度:孵化器50%~ 60%,出雛器65%~75%。適宜的濕度可以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熱良好,孵化後期有利於胚胎散熱,也有利於破殼出雛,出雛時適宜的濕度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使蛋殼中的碳酸鈣變成碳酸氫鈣,殼的質地變脆。

4、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除最初幾天外,都必須不斷地與 外界進行氣體交換,而且隨著胚齡增加而加強。尤其是孵化19天以後,雞胚胎開始用肺呼吸,其耗氧量更多。

5、翻蛋:翻蛋的目的在於改變胚胎方位,防止粘連,促進羊膜運動。一般每天翻蛋6~8次。雞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各15度為宜,轉蛋時動作要輕、穩、慢。機器孵化一般到第18天停止轉蛋和進行移盤。21天出雛。

孵化溫度

一、溫度條件

溫度是家禽胚胎髮育的首要條件。家禽胚胎髮育在不同的時期,對溫度條件的要求基本相同。

鴨子 鴨子

雞:孵化期為21天。1~6天為38.5℃;7~14天為38℃;15天為37.9℃;16~21天為37.3~37.5℃。

鴨:孵化期為28天。1~7天為38℃;8~16天為37.8℃;17天為37.5℃;18~28天為37.3℃。

鵝:孵化期為30天。1~8天為37.9℃;9~18天為37.8℃;19天為37.8℃;20~30天為37.0℃~37.3℃。

二、濕度條件

濕度條件是家禽維持胚胎髮育的基礎保證。家禽在不同的孵化期間對相對濕度的要求基本相同。

孵化初期要求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中後期要求相對濕度保持在50%~55%;出殼期要求相對濕度保持在65%~70%。

食用

營養價值

家禽--雞 家禽--雞

家禽的肉蛋營養豐富。家禽的肉富含蛋白質,同時也含有豐富的磷(phosphorus)和其他礦物質,以及大量的複合維他命B。與多數牛肉和豬肉相比,家禽的肉脂肪更低,同時家禽的肝富含維他命A。 對於小型農場和家庭飲食而言,家禽是相對更方便的活物,因為它們的個體體型較小。與肉和奶製品相比,自然狀態下的蛋更容易保鮮,為了便於儲存和運輸,蛋可以有多種加工方式。

忌食部位

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污納垢的“倉庫”。

研究

為了對雞及其世系有更多的了解,英國政府資助了一個價值194萬英鎊(330萬美元)的項目,以確定雞如何從一種數千年前漫步在東南亞叢林中的野禽變化為一種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家養動物。

人雞互動文化與科學認知項目(簡稱“雞窩”)將從家禽的視角研究人類的歷史。

馴化研究

諾丁漢大學考古學家Holly Miller指出:“從來沒有人考慮過雞,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她是從人類學家到遺傳學家的24名研究人員中的一位。

另一位杜倫大學進化遺傳學家Greger Larson是該項目的高級科學家。他說,研究馴化的研究人員往往忽略了雞,轉而關注其他的馴化動物,例如狗、牛和豬。

但Larson指出,沒有任何馴化動物像雞一樣被人類如此廣泛地改造和重塑。這種動物被飼養用於食用、下蛋和打鬥。而在一個特別的聲用品種中,這些動物甚至被綁在玻里尼西亞船隻的桅桿上作為號角。“雞是‘學者’。”他說。

通過研究古雞遺骸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Larson於2013年發現,現代雞其實具有欺騙性。之前的研究曾將現代雞與對早期雞(例如原雞)的基因庫作出過貢獻的珍珠雞的DNA進行了對比。研究顯示在現代雞中很常見的兩個基因變異在珍珠雞中卻不曾存在。

當存在於兩個拷貝中時,其中一個基因變異使得現代雞在食用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後長出了它們常見的黃色的皮膚和腿;這一特徵在歐洲雞中非常普遍。另一個則是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基因(TSHR)變異,它改變了雞的季節交配模式,從而使其能夠全年下蛋。這種變異在現代雞,例如羅得島紅雞和肉雞中很常見。

由於這些突變在現代雞中很普遍,Larson研究團隊和其他科學家曾推測,人類通過在馴化過程的早期選擇性繁殖,從而對這些特徵造成了影響。然而從遍及歐洲的考古學遺址(時間從公元前280年至1800年)恢復的雞DNA徹底顛覆了這一假設。在上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中,Larson研究團隊報告說,在25隻古雞中,沒有1隻生有黃腿,並且在44隻野禽中,只有8隻攜帶了TSHR變異的兩個拷貝。因此,即便在200年前,當時的雞可能也與今天的雞有很大不同。

在其他“雞窩”成員的幫助下,Larson正在嘗試搞清塑造現代雞的更為廣泛的進化動力。例如,他想確定雞為什麼無法被疾病所消滅。這可能由於它們非常迅速的選擇能力——大部分從20世紀開始——導致近親交配,並且通過削減免疫基因減少了對傳染病的回響能力。

而“雞窩”的其他成員則正在摸清這種禽類過去的不同特徵。利用骨骼和蛋殼中的化學同位素,Miller打算分析古雞的食物,從而揭示那些養雞人的可用資源信息。而萊斯特大學的另一個研究小組則會將考古遺址的雞骨與現代雞的骨骼進行對比。搞清現代雞的病理學特徵將能夠用來確定隨著時間流逝而發生的疾病與飼養方式變化。

相關意義

倫敦皇家獸醫學院的進化生物力學家John Hutchinson認為,更好地了解禽類歷史將幫助人們應對養雞和養禽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例如禽流感和肉雞的下肢無力。他指出,研究古雞將幫助人們“更新肉雞的遺傳學特徵”。4月,Hutchinson召開的一次會議——“向著雞的未來”——便旨在解決這些問題。“科學通過強烈的選擇讓我們走進這個問題。”他說,“而它也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