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名稱
宮頸錐切
分類
ICD編碼
67.3905
概述
宮頸錐切用於宮頸良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宮頸錐切的類型。
適應症
宮頸錐切適用於:
1.宮頸活檢為原位癌,為確定病變範圍及有無浸潤。
2.宮頸重度非典型增生。
3.宮頸刮片多次陽性,但活檢未能發現病變者。
術前準備
1.月經淨後3~7d手術,避免月經前手術。
2.檢查白帶、宮頸刮片、必要時宮頸活檢,血常規包括血小板,出血、凝血時間。
3.術前3d以0.05%氯己定(洗必泰)液灌洗或擦洗陰道、宮頸,每日1次。
麻醉和體位
骶麻或腰麻。取膀胱截石位。
手術步驟
1.常規消毒外陰,陰道及宮頸,鋪消毒巾。
2.陰道拉鉤暴露宮頸,以複方碘溶液,塗整個宮頸,明確病灶範圍。用鼠齒鉗夾宮頸部碘不著色區,並輕輕向下牽引。金屬導尿管插入膀胱,以測定膀胱底下緣的境界。
3.子宮頸病灶外0.3~0.5cm處,用手術刀以垂直方向做一環形切口,向內傾斜30°~40°,逐漸向宮頸深部做錐形切除。注意錐尖朝向宮頸內口,方向不得偏斜,使頸管組織完整地呈錐形切下。一般錐形底寬2~3cm,錐高2.5cm左右。但不應超過子宮頸內口。宮頸創面如有出血點,可用3-0腸線扎結或電烙止血,用紗布填塞局部,24h後取出。
4.宮頸成形縫合見宮頸切除術,但不一定需要。
術中注意要點
1.切除宮頸創面的頂端應與內口方向一致,如切斜或切得過多,可誤傷周圍組織,或引起大出血。
2.切除範圍應包括宮頸病灶區及大部分頸管組織,避免由於切得過少過淺,而達不到全面檢查病變的要求。
3.取下宮頸標本,於12點處穿以絲線,作為標誌,以便確定病變部位。
術後處理
宮頸錐切術後做如下處理:
1.套用抗生素及止血藥,以預防感染和出血。
2.術後創面可有少許血性分泌物,不需處理。若滲血較多可用明膠海綿,止血粉或紗布壓迫止血,必要時可以縫扎。
3.一般術後5~6周創面為黏膜覆蓋,此時可用子宮探針探宮頸管。若發現宮頸管狹窄,可用小號擴張器擴張,以利月經通暢。
併發症
繼發性出血為宮頸手術的主要併發症,多於術後10d左右發生,應及時給予止血;出血多者,行縫合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