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釋義
宥赦
詞語解釋
寬恕;赦免。《國語·吳語》:“昔者 越國 見禍,得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 勾踐 ,而又宥赦之。”《韓非子·八說》:“不忍則罰多宥赦;好與則賞多無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齊天大聖》:“因汝無狀,以菩薩刀穿汝脛股,猶不自悔,嘖有煩言,本宜送拔舌獄,念汝一生剛鯁,姑置宥赦。”
宥赦
寬恕;赦免。《國語·吳語》:“昔者 越國 見禍,得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 勾踐 ,而又宥赦之。”《韓非子·八說》:“不忍則罰多宥赦;好與則賞多無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齊天大聖》:“因汝無狀,以菩薩刀穿汝脛股,猶不自悔,嘖有煩言,本宜送拔舌獄,念汝一生剛鯁,姑置宥赦。”
三宥三赦是指《周禮·秋官·司刺》規定的定罪量刑政策。中國古代運用犯罪心理原理指導司法審判的一項重要制度。“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一赦曰幼弱...
(形聲。字從宀( mián),從有,有亦聲。“有”為“以手持肉”之形,意為“肉食”。“宀”表示房屋、固定地點。“宀”與“有”聯合起來表示“在固定地點吃喝...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康熙字典》記載 詞性變化 字源演變成語注音 (yī zài zé yòu,sān zé bù shè) 成語解釋 一再:第一、二次;宥:寬容。第一、第二次可以寬容,再三違犯就不能赦免了。 成語出處 《管子·立政》:“一再則宥,三則不赦。” ...
成語注音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邢宥(1416年——1481年),字克寬,號湄邱。文昌市文教鎮水吼村人,生於明代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代進士,曾官任都御史等職。邢宥病逝後的第二年...
人物生平 為民故事 邢宥墓赦是一個漢字,讀音是she,形聲。從攴(pū),赤聲。本義:寬免罪過。因用語環境相似,常有人與“敕”chì字相混淆。出自東漢·許慎《說文》——東赦,置也。
歷史記載 釋義 古籍解釋邢宥,字克寬,號湄邱。文昌人。明代政治家、學者、海南三賢之一。為官20餘年,歷任四川臨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右僉都御史、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等職。
人物生平 為民故事 邢宥墓赦釋為舍。史書上經常提到赦書的話,但流傳下來的赦文最古的只有魏文帝《赦遼東吏民文》。
恩宥,漢語詞語, 拼音為ēn yòu, 意思指降恩寬宥。
詞目 拼音 引證解釋 相關連結天赦日,四時專氣,生育萬物,宥罪赦過,乃天帝赦免眾生罪過的吉日,最利於消災化煞,祈福祈壽。
簡介 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