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是李白的文學作品,該作品創作於盛唐。

基本信息

【名稱】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
【別名】《宣城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二首》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言古詩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
【其一】
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
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
遠訪投沙人,因為逃名客⑴。
故交竟誰在,獨有崔亭伯
重陽不相知,載酒任所適。
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
日暮岸幘歸,傳呼隘阡陌。
彤襟雙白鹿,賓從何輝赫。
夫子在其間,遂成雲霄隔。
良辰與美景,兩地方虛擲。
晚從南峰歸,蘿月下水壁。
卻登郡樓望,松色寒轉碧。
咫尺不可親,棄我如遺舄。
【其二】
九卿天上落,五馬道旁來。
列戟朱門曉,褰幃碧嶂開。
登高望遠海,召客得英才。
紫綬歡情洽,黃花逸興催。
山從圖上見⑵,溪即鏡中回⑶。
遙羨重陽作,應過戲馬台。

注釋譯文

作品校注

⑴因為逃名客:“逃名”一作“名山”。
⑵山從圖上見:“從”一作“依”。
⑶溪即鏡中回:“即”一作“向”。

作品意譯

【其一】
九月九日茱萸成熟,插鬢時發現鬢髮已經白了許多,傷心!
登高瞭望高山大海,滿目淒涼,為古昔之人悲哀。
遠訪為吊念屈原而投沙之人,因為我也是逃名隱逸之客。
故交中還有誰在?獨有崔亭伯崔侍御你了。
重陽節到了也不知道,放船載酒任水漂流。
我手持一枝菊花,和二千石的太守調笑。
日暮時分頭戴頭巾歸岸,傳呼之聲充滿阡陌。
一雙白鹿拉著紅色官車,後面賓客光輝顯赫。
夫子你坐在其中,你我就像相隔雲霄。
良辰與美景,白白地錯過,沒有喝到酒,沒有聽歌舞。
晚上我從南峰歸來,女蘿間的明月落下水壁。
再登上郡樓瞭望,古松的顏色也因寒更綠。
你我咫尺之間,卻不可相親,我好像一隻被拋棄的鞋子。
【其二】
九卿高官從朝廷而來,乘著五馬豪華大車。
拂曉朱門列戟,撩開幃帳就看見碧嶂一排排。
登高遙望遠海,招集到許多英才。
紫綬官員歡情融洽,黃花插鬢逸興飛。
青山好像圖畫,流溪仿佛鏡中迴旋。
遙羨你在重陽節的佳作,現在應該過了戲馬台吧。

作品簡析

李白集中存有酬贈崔侍御詩十一首,大多是在金陵(今江蘇南京)一帶寫的。這組詩當是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秋李白南遊至宣城(今屬安徽)時所作。關於崔侍御為何人,學術界尚存爭議。郁賢皓《李白詩中崔侍御考辨》認為,崔侍御即是崔成甫。這兩首詩感嘆光陰易逝與懷才不遇,表達了作者與友人的情誼,也蘊含了抱負未能實現的苦悶。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像李白像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