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長寧縣

宜賓長寧縣

長寧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宜賓市腹心地帶,長寧縣南北兩端小,中腹較大,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中低山,中北部為丘陵。主要河流有長寧河等。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350天。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30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海拔245.9米-1408.5米。育江河南北縱貫全縣。縣城長寧鎮,距宜賓市政府所在地57千米。

長寧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宜賓市腹心地帶,歷史上因“地處蜀南最遠,蜀每有事而獨晏然自保,民族和睦相處,長久安寧”而得縣名,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長寧縣南北兩端小,中腹較大,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中低山,中北部為丘陵。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30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海拔245.9米-1408.5米。育江河南北縱貫全縣。全縣輻員面積1000.2平方公里,轄7鄉11鎮。有漢、苗、彝等9個民族,總人口46.24萬人。

長寧鍾靈毓秀,人才輩出。宋代劉誼授將士郎,黃仲良仕至安撫使。明代周洪漠官至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李永通為翰林侍讀學士,著《英宗實錄》等。清末進士杜關,授戶部主事,後棄官加入同盟會。近現代有曾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地區游擊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餘澤鴻。

長寧溫暖濕潤,氣候宜人。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無霜期長,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8.3℃,年均降雨量1141.7毫米,日照時數987.6小時,無霜期達357多天。

長寧資源富集,物華天寶。全縣出露地層8個系30個組群,有“西南地質博物館”之稱,擁有岩鹽、頁岩天然氣等100多種自然資源,探明可供開發的礦產資源達19種。其中:鹽儲量100億噸以上,有第二“鹽都”之稱;白雲石儲量200億噸以上;天然氣儲量100億立方米以上,長寧—威遠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進入國家戰略開發層面。盛產竹筍、竹蓀、臍橙、甜梨、西瓜等農產品。全縣森林面積8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6.7%,負氧粒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厘米5.8萬個。有竹類428種,竹林面積71.85萬畝,占森林面積的86.46%,年產楠竹400多萬根,雜竹40萬噸以上,被評為“中國竹子之鄉”。

長寧山水俱美,旅遊興盛。全縣有景區景點110餘處,蜀南竹海是“世界罕見、國內惟一”以竹類資源為主的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之一、世界“綠色環球21”認證景區;梅硐鎮竹石林旅遊區、佛來山旅遊區、梅白碧浪湖·洪謨故里、三元苦竹寺·天泉湖為國家AA級旅遊區;世紀竹園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竹類品種最多的竹類系統生態園;長寧竹海自然保護區是國家2003年批准設立的我國第一個以保護竹類資源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竹海漂浮溫泉、竹海三江世外桃源、古河七洞溝、龍頭氡溫泉、硐底翡翠峽、雙河葡萄井等“長寧縣新八景”。成功創建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獲得“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目的地”等稱號。2014年,被評為“中國十佳生態養生旅遊名縣”、“中國生態養生旅遊目的地”。

長寧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縣城長寧鎮距宜賓機場50公里,東臨長江黃金水道。宜賓港長寧香爐灘碼頭已建成並投入規模化運營。省道S308斜貫縣境中部、北部6個鄉鎮,是目前到瀘州、重慶的主要通道;S309橫貫縣境南部山區,是通往雲南、貴州及福建、廣東等沿海省市的重要通道;兩條省道均已建成二級公路。新宜長路是長寧通往宜賓、成都的重要幹線,已建成寬16.5米雙向四車道快速通道。宜瀘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宜敘高速、成貴高鐵加快推進,成貴高鐵將在長寧縣城附近建站,建成後長寧到成都、重慶、貴陽、昆明只需要一小時。

長寧文化繁榮,底蘊深厚。“七個洞東漢崖墓群”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仙寓洞、龍吟寺2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始建於明代“雙河文廟”;有車車燈、牛燈、獅燈、龍燈、花燈等燈舞和山歌、神歌、民間花鼓調等民歌具有典型川南特色的民俗文化;有划龍舟、滾板凳、蛇抱蛋、踩高蹺等民間傳統體育競技。長寧民俗文化的亮點有:竹文化、三元車車燈、龍燈文化、龍舟文化、苗族風情文化。

長寧縣先後獲得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優質果品基地縣”、“全國生態農業試點縣”、“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縣”、“全國電氣化示範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現代農業試點縣”等殊榮;成功創建為全市首個“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等。長寧縣城成功創建為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江澤民、吳邦國、曾慶紅、李鵬、喬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親臨長寧、視察竹海,對長寧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長寧,正圍繞“打造國際特色生態產業文明示範縣,先於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的發展目標,按照“環境立縣、工業強縣、三產興縣、開放活縣”的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發揮區位、生態、資源三大優勢,大力弘揚“風正心齊、開拓創新、勤儉務實、自強爭優”的長寧精神,努力建設“美麗、富強、文明、和諧”的幸福新長寧。

優點:宜賓長寧縣生態優良。縣內山水俱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擁有蜀南竹海、梅硐竹石林等國家級景區景點,森林覆蓋率達53.8%,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到每立方厘米5.6萬個。

宜賓長寧縣交通便捷。隨著宜瀘高速建成通車,成貴高鐵、宜敘高速加快推進,宜賓港長寧香爐灘千噸級碼頭投入規模化運營,長寧到成都、重慶、貴陽、昆明只需要一小時

宜賓長寧縣資源富集。擁有岩鹽、頁岩天然氣等100多種自然資源,長寧—威遠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進入國家戰略開發層面。

宜賓長寧縣文化繁榮。竹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底蘊豐厚

行政區劃:

全縣輻員面積1000.2平方公里,轄7鄉11鎮,269個行政村2086個村民小組,30個社區181個居民小組。

梅硐鎮 面積77.74平方千米,人口26606人。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富興鄉 面積48.49平方千米,人口15182人。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雙河鎮 面積86.87平方千米,人口28696人。轄2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龍頭鎮 面積58.68平方千米,人口24721人。轄1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

硐底鎮 面積51.23平方千米,人口21610人。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花灘鎮 面積52.35平方千米,人口23626人。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銅鼓鄉 面積33.35平方千米,人口17163人。轄12個行政村。

三元鄉 面積34.61平方千米,人口17726人。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井江鄉 面積43.28平方千米,人口17383人。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銅鑼鄉 面積35.43平方千米,人口13664人。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竹海鎮 面積109.96平方千米,人口34111人。轄22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

桃坪鄉 面積32.14平方千米,人口13053人。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老翁鎮 面積59.87平方千米,人口29372人。轄1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

開佛鎮 面積33.88平方千米,人口17563人。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古河鎮 面積56.51平方千米,人口20240人。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梅白鄉 面積43.13平方千米,人口22816人。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下長鎮 面積54.44平方千米,人口29741人。轄1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

長寧鎮 面積89.11平方千米,人口87165人。轄33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

特產:竹海全竹宴 、雙河豆花、醃製大頭菜、雙河葡萄井涼糕、三元枇杷

竹海全竹宴

竹筍和竹蓀是竹海人飯桌上最常見的菜餚。蜀南竹海一年四季有鮮筍,遊客到蜀南竹海也就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竹筍:一月二月冬筍,三月四月春筍,五月苦竹筍、麻竹筍,六月甜龍竹筍、蘆竹筍,七月八月硬頭黃竹、慈竹筍,九月十月雞爪竹筍、綿竹筍,十一月十二月又有冬筍。此外,還有玉蘭片、清水筍、罐頭筍、鹽漬筍等幾十種竹筍,年產量達2000多萬公斤。竹筍營養豐富且性味甘,對人體有很好的滋補強健作用。所以聰明的竹海人把竹筍充分利用,做成多種美味,款待八方遊客。
竹筍鮮、嫩、細、脆,炒、蒸、燉、燒、燙無不鹹宜。用竹筍做主菜,或作佐料、調料,能做成近千道菜餚。楠竹筍、苦竹筍、水竹筍、斑竹筍,在廚師們的手中經過一番蒸煮炒爆之後,就變成了色香味俱佳的白油冬筍、竹筒筍燒白、乾煸筍尖、芽菜筍片了。
到竹海,除了可以吃到處各種新鮮的竹筍外,還能吃到別處吃不到的竹蓀。竹蓀是竹的腐殖質產生的一種真菌,它是真菌大家族中營養最豐富、味道最鮮美的菌類。竹蓀有竹蓀蛋、竹蓀菌蓋、竹蓀裙和菌柄桿系列。用竹蓀烹飪菜餚,葷素皆宜,每個種類的竹蓀可烹調成數百種菜餚。那長長的裙衣,細細的菌柄,光是看,都覺得可愛。用竹蓀烹飪菜餚,葷素皆宜,每個種類的竹蓀可烹調成數百種菜餚。將其與鮮肉同燉,或與雞丁蔥白共炒,肉鮮菌嫩,美味非常。要是遊客想再吃得清淡一點,就直接用一、兩朵竹蓀煮個清湯。那味道之鮮就足以讓你的記憶里平添許多悠長的回味了。
竹在竹海人眼中可謂全身是寶,竹筍、竹蓀自不必說了。到了竹海你就會發現這裡還有許多與竹有關的食品:用竹枝、竹葉熏制的竹海臘肉、竹海香腸,用竹籜包的竹海富油黃粑,竹筒做的竹筒筍燒白、竹筒豆花、竹筒黃酒,竹花做的竹海燕窩等等。
為進一步把竹美食打造成一大品牌,讓更多的人吃到上天賜予竹海人的美食,竹海人把用竹做成的菜餚根據客人的愛好和時令季節的變幻拼成了“竹全席”或者“全竹宴”。價格在200元到600元不等,能滿足不同人的需求。有遊客在吃過後有這樣的比喻:“北京有‘滿漢全席’,竹海有‘全竹蓆’”。
竹海人世世代代流傳的飲食習慣演繹成一種獨具特色的風情,成為竹文化中極具魅力的一部分,誘得到竹海的客人流連忘返

雙河葡萄井涼糕

雙河葡萄井涼糕,是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雙河鎮的著名小吃,該品具有綿扎細嫩、入口清爽、回味香甜的特點,是當地老百姓夏日必備的小吃之一,今年來已擴展到成都等地的川味小飯館,和宜賓燃面是絕妙搭配。

葡萄井涼糕是近年在宜賓興起的名小吃。在宜賓的大街小巷,隨時可以見到這樣的招牌:“宜賓經一家,正宗雙河葡萄井涼糕”。涼糕本是極普通的夏秀涼食,但若加上“葡萄井”三字,身價似乎就會抬高許多,於是仿佛一夜之間宜賓城內的涼糕全是葡萄井的了。葡萄井的涼糕做法與普通涼糕並無兩樣,可貴之處就在於做涼糕時所用的水。在宜賓市長寧老縣城雙河古鎮東門往南,便見一溪清淺的活水,這水便是從葡萄井裡流出來的。葡萄井水很特別,雙河人就用葡萄井的泉水泡米、磨漿、做涼糕、泡涼糕,於是造就了宜賓新興名小吃——葡萄井涼糕。炎炎夏日,邀上三五個朋友在街頭的小攤旁吃上一碗葡萄井涼糕,一元錢一份,綿扎細嫩、入口清爽,真是物美價廉。

雙河葡萄井涼糕製作方法

雙河縣有名特色風味小吃,涼糕不僅有冰涼,鮮嫩爽口的特點,還具有清熱,去火的功效。
1. 將大米放入水中浸泡,再將大米磨成粉狀,將石灰放入適量水中攪拌,等待石灰沉澱。將沉澱好的石灰水放在一邊
2.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就是下鍋。在鍋放入適當的清水(米和清水的比例為:1:6),再放入適當 的石灰水,將大米(粉狀)放入鍋中進行攪拌至熟。將煮好的漿倒入盆中,待其涼冷(最好隔夜)。這樣涼糕就形成了
3.等待涼糕成型之後,可再加入冰水漂起。 食用時可加入紅糖漿(也可加入自己喜歡的口味)

三元枇杷

三元枇杷一般是指四川省長寧縣三元鄉特產。三元鄉現掛果枇杷是九十年代中期從成都龍泉驛引進優良品種的,由農戶退耕還林種植。通過農戶精心管理和請專家技術指導,現全進入盛果期。今年全鄉枇杷總產約3萬斤,產值10萬餘元,枇杷種植大戶高的能收入上萬元。加上農家樂等其它產業,收入會更多。由於農戶得到了實惠,種植枇杷積極性高漲, 2003年、2006年通過退耕還林新栽枇杷1000餘畝。
三元枇杷特點:三元枇杷,不同於傳統的土枇杷,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良種枇杷,三元枇杷顆粒飽滿,肉多,味道正,在四川宜賓一帶遠近聞名,五一節前後是吃三元枇杷的季節,三元的街道上,公路兩旁,都堆滿了枇杷,大家都爭相購買。有很多外地遊客趁五一小長假期間來三元鄉摘采枇杷,三元鄉也不失為一塊旅遊小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