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南嶽寺

宜興南嶽寺

宜興南嶽寺,始建於齊代永明二年,位於宜興市郊西南七公里的南嶽山,為江南一座古老名剎。

宜興南嶽寺宜興南嶽寺
南嶽寺,位於宜興市郊西南七公里的南嶽山。南嶽寺建於代永明二年(484),時謂“南嶽禪寺”,為江南一座古老名剎。

寺廟歷史

宜興南嶽寺宜興南嶽寺
南嶽在宜興市區西南,本名南澗,吳孫皓封國山,禪此山為南嶽。山麓有南嶽寺,建於齊永明二年(484年)。天寶年間,稠錫禪師築庵於此。宋改勝果禪院,紹定間(1228年)重建法堂。明洪武二十四年改為南嶽寺。秦漢以來,以古蹟傳奇著稱於世。

南嶽古寺歷經兵火摧殘,抗日戰爭時期幾為日軍燒盡。改革開放後,經宜興市人民政府批准,加以修繕後於1988年9月對外開放,成為中外遊客和佛教信眾所嚮往進香遊覽的場所。

寺廟布局

宜興南嶽寺宜興南嶽寺
大門前有“大千世界、不二法門”對聯,一進山門是前殿,進去為大雄寶殿,後面為大悲閣。天井外有一平台,稱伏虎壇。大悲寺左右為香樓、庫房、精舍、寢室等。寺前有卓錫泉,清冽似鏡。寺左竹林外,有山泉從石壁下注,匯泉成池,壁高丈許,池圍五、六丈,相傳稠錫禪師在池邊自己剖腸洗滌,故名“洗腸池”。池外有澗泉,雨後水漲,如噴珠濺玉,淙淙可聽。山門前有大杉四棵,娑羅樹一棵,濃蔭蔽日,清涼愜意。現南嶽寺已成宜興佛事和旅遊勝地。
出寺向左一片竹林外,有山泉從石壁下注,匯泉成池,壁高太許,池圍五、六丈,相傳稠錫禪師在池邊自己剖腸洗滌,故名洗腸池。池外又有澗泉,長達十多丈,雨後水漲,如噴珠濺玉,淙淙可聽。山門前有大杉四株,娑婆樹一株,濃蔭蔽日,景色清幽。歷代為荊溪十景之“銅峰疊翠”和“陽羨茶泉”。

文化環境

宜興南嶽寺宜興南嶽寺
南嶽寺環境清幽,綠樹成蔭,香客不斷。南嶽寺大門前有“大千世界;不二法門”的對聯。進山門前殿,彌勒佛笑臉相迎,四大金剛左右分立。大雄寶殿,塑有高大的如來佛,善才和龍女栩栩如生。後殿天井外有片平台,為伏虎場,又稱伏虎道場;漸次拾級而上,大悲閣倚山而立,左右是香樓、庫房、精舍和臥室,膳堂上掛一對聯:“思慈悲忘惡念,逍遙達道遠迷途。”名士多有題詠。寺前有卓錫泉,清冽如鏡。泉旁有一卓錫樹,生於懸崖,圍十數抱,根盤曲於石壁間,相傳稠錫用禪杖導泉後,以杖插土中,生枝葉,因名卓錫樹。

周邊環境

宜興南嶽寺宜興南嶽寺
南嶽寺稱為“南嶽攬勝”一景,是古時荊溪(宜興舊稱)十景中“銅峰疊翠”、“陽羨茶泉”兩景的組成部分。南嶽寺近周名勝古蹟尤多,岳飛與金兵大戰一百餘合的“百合場”,遺址即在寺麓坡下,宋代名將狄青墓址華表猶存,現為宜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唐代宰相陸希聲的足跡與詩文;有時周處射虎的“流環橋”、“射虎墩”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