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八景

宜春八景

宜春八景指“春台曉日”“化成晚鐘”“袁山聳翠”等八處風景名勝,位於宜春台。

宜春八景

,主要指江西省宜春市內八景。

內容

春台曉日春台曉日
【春台曉日】宜春台,位於市區中山中路,袁州古城城中制高點,海拔130.4米,昔人稱為“一州之壯觀,萬家之游息”。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長沙王劉發之子劉成封為宜春侯,於宜春築五台。嚴嵩考證,五台為:宜春台、仙女台、鳳凰台、化成台、湖岡台。民間傳說,五龜夜入宜春城,被仰山神喝住,四龜逃出,一龜來不及走脫,化為宜春台,故宜春台又稱“龜山”。宜春台始建年代久遠,比江南三大名樓中的黃鶴樓早三百年,比岳陽樓早五百年,比滕王閣早八百年。宜春台頂的建築物原為仰山行祠,是祭祀仰山神龍的地方。舊時,宜春台及其四周樓台亭閣、寺廟宮觀甚多。台上的水星鼎很著名,南昌繩金塔寺曾仿造。民國時闢為公園。
化成晚鐘化成晚鐘

【化成晚鐘】化成岩,位於市區西北郊、秀江北岸,海拔163米。洞幽石怪,自成岩壑,以“清奧”見稱,素來譽為“江南一勝”和“天然圖畫”。山腰寺院創自何代,無考。宋代時香火隆盛,有“僧居羅上下,鐘聲答昏晨”詩句為證。唐代宰相李德裕貶官袁州長史時,曾居住於此。留有很多遺蹟。此處摩岩石刻甚多。歷代文人多有題詠。清初湖西道守施閏章與袁州知府吳南岱亦唱和於此。此二人在《聊齋》胭脂一案中都是被歌頌的清官
袁山聳翠袁山聳翠
【袁山聳翠】袁山,古名五里山,在城北2公里春台鄉木頭村後面。唐朝時,詩人有“袁山大小雙螺並,秀水東西一帶橫”之句描敘宜春山川形勝。袁山有大小兩座,山的西面0.5公里處有一小山相對峙,名小袁山(又名望家尖),大袁山海拔208米,相傳古代隱士袁京隱居於此,卒葬其側。袁山以袁京而得名,袁州以袁山而得名。流經宜春的秀江古名南水,後也更名為袁河。以袁山為中心,現在正在建設袁山公園
釣台煙雨釣台煙雨

【釣台煙雨】位於市區東郊下浦境內,有兩個釣台:一在距城3公里許的大塘村雷潭,稱雷潭釣台;一在距城5.5公里許的墈上村震山,稱震山釣台。雷潭,在袁河轉彎處北岸邊,山丘由北而南,止於河邊,形成岩壁,“舊傳有龍潛於此”。潭邊有峭石,名“釣魚台”。台旁舊有寺院,名“多寶寺”。震山,別名顏山,其山腳小河之濱有兩石似船形伸入河中,相傳唐代宜春隱士彭構雲曾隱釣於此。彭構雲精通陰陽圖緯之學,不求聞達。唐玄宗曾遣使以蒲輪迎之入京。彭構雲入京,拜官不受,辭歸故里。故稱征君釣台,又名震山釣台。
盧洲印月盧洲印月

【盧洲印月】 盧洲亦名狀元洲,因唐代狀元盧肇讀書於此而得名。位於城區東北側,宜春大橋下游秀江中心。呈舟形,俗稱鴨婆形。明朝時,監察御史劉琬(後改姓為高琬)曾購買此洲,建盧洲書屋以課弟子,嚴嵩曾就讀其中。明末建有三元閣,次年在閣後又建文標閣,專祀盧肇。兩閣規模宏偉,屹立中流,並在洲的四周“障以石岸,周以高垣”。歷史上盧洲為宜春風水關鎖,嘗種樹以固風水。後淪為荒洲,一度曾為畜牧場。現闢為狀元洲公園,並建有游泳池。又重建文標閣,可稱勝境。

南池涌珠南池涌珠

【南池涌珠】位於城南火車站南側之珠泉,宜春至安福的古道旁,有一長14米,寬4.75米的長方形水池。四周壘以青石,中間架有石拱橋,橋長4.75米,寬2.2米。脈脈清泉從坑底湧出,故名“涌坑泉”,又名“涌珠泉”。有泉池方廣丈余。泉水平地湧出,如粒粒珍珠,故名珠泉。明萬曆間於泉上築台,台下建樓,連檐接棟,與宜春台相望。清順治間,知府胡希聖於池上建亭,亭名“觀我亭”(亦名“見我亭”)。民國時,泉邊有一尼姑庵。1984年5月,該泉池被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谷飛瀑雲谷飛瀑

【雲谷飛瀑】位於城西南35公里溫湯鄉潭下村的老山。群山逶迤,林茂竹修,霧漫雲飛,山泉汩汩,氣象萬千,山巔有一泓清泉,在160米高的懸崖上,一瀑飛出。其上,宛如一條白龍,從青翠的幽谷中溜出;中間,飛瀑瀉在兩旁層層凹凸不平的峭壁上,最後傾瀉入深潭,落在一塊如距虎的頑石上,轟鳴作雷聲、濺起千萬碎珠。潭中,浪起洶湧,雨滴落個不停。四周霧氣朦朧。終日毛毛細雨,陽光斜照,彩虹成雙,顯得光怪陸離,變化多端。“瀑布常在煙霞中,水花總與雲霓游。”故題曰:雲谷飛瀑。據考,此景原為“雪谷飛瀑”,指仰山雪谷潭瀑布。後移至溫湯劉坊老山瀑布,改稱“雲谷飛潭”。瀑布上下三四疊,高160餘米,寬3至4米,有的地方寬10米,是全國長瀑布之一。現為明月山風景區一部,已開發。

仰山積雪仰山積雪

【仰山積雪】仰山距宜春城區約40里,因其山勢“高聳萬仞,仰不可攀”而得名。入夏,雲氣冒其巔,雨立至。山水奇勝,石徑縈迴,飛瀑湍奔,白雪皚皚。這裡氣候獨特,孟春、仲春也有下雪現象,常積雪數十天不化。一進入冬天,仰山微陰即雪,每當雪霽雲開,海拔1034米的集雲山峰一帶,皓雪晶瑩,經久不化,形成高山瑰麗的雪景,令人賞心悅目。這一江南勝景稱作“仰山積雪”。仰山,古代視為“州之鎮山”。漢代民間便崇祀仰山之神。元代時,仰山神廟幾乎分布半天下。韓愈曾求其降雨。山下有太平興國寺,是禪宗溈仰宗發祥地。“梯田”一詞,最早見於范成大遊覽仰山的日記中。北宋時仰山因產一莖七穗之“嘉禾”而轟動朝廷。仰山“稠平”茶為歷史名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