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沿革及股權結構
公司成立於1998年8月,由宜昌市宜通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宜昌市恆通運輸公司合併組建,註冊資金12000萬元。
2006年5月31日,企業由國有獨資公司改制為國有控股公司,註冊資本為8000萬元,其中國有股占公司註冊資本的75%,公司自然人股東出資占註冊資本的25%。
2008年6月26日,公司實施股份制改造,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和股權結構保持不變,公司更名為湖北宜昌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二、組織架構
宜昌交運設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由5名董事組成,設董事長1名;設監事會,由3名監事組成;公司經營管理層設總經理1名、副總經理6名,由董事會聘任。
宜昌交運總部設定辦公室、計畫財務部、人力資源部、安全營運部、投資開發部、建設工程部、政治工作部和證券事務部8個職能部門。
宜昌交運經營單位設定道路客運事業部、汽車行銷事業部和長江三峽旅遊客運、長江高速客運、出租汽車客運等5個專業化公司。
三、經營業務
通過前瞻性的戰略研究和可持續發展的系統規劃,宜昌交運確立了以道路客運和長江三峽水上客運主要產業,集汽車銷售及售後服務、計程車客運和港口經營於一體的發展模式。
宜昌交運為道路客運二級企業,目前擁有1家汽車客運一級站和多家二、三級汽車客運站,各類營運客車626台,客位15700餘個。宜昌交運經營170多條營運線路,每日可發往鄂、湘、豫、浙等20個省市1000餘個客運班次,通達省內外及宜昌周邊各地區旅遊景點,對宜昌主城區客運市場的占有率達80%。為服務三峽旅遊,宜昌交運正在建設東山開發區建設一家二級汽車客運站即東山高速客運站,同時作為宜昌火車東站的配套工程,宜昌市的第2家一級汽車站即伍家城市交通樞紐中心也正建設之中。
宜昌交運子公司宜昌長江高速客輪有限公司現擁有10艘高速水翼飛船,運營宜昌至萬州、宜昌至重慶水上高速航線。2007年營運1406個航次,在宜昌長江水上高速客運市場占據絕對優勢。
宜昌交運是宜昌市計程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宜昌城區和興山縣城擁有計程車600台,多年來,宜昌交運計程車以規範管理、優質服務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場信譽,在宜昌市民及外地旅客中具有較高的認知度。
汽車銷售和售後服務是宜昌交運的主要產業之一,目前,該產業收入在宜昌交運整體收入中約50%的比例。通過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宜昌交運已形成“3店1城”的經營格局,即東風日產、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3家“4S”店和宜昌汽車貿易城,能為廣大客戶提供汽車銷售、售後服務,為汽車經銷商提供物業管理服務。
宜昌交運將秉承“團結、務實、創新”的企業精神,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目標,樹立起時不我待的機遇意識,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開放開發的市場意識和事在人為的能動意識,不斷超越,不懈追求,向著“創業、創新、創一流”的目標勇往直前!
宜則合,昌則盛,交匯融通,運動永恆! 宜昌交運期待與您合作發展,共啟美好未來!
網址:http://www.ycjyjt.com.cn/
相關詞條
-
湖北宜昌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昌交運)是交通部109家重點聯繫企業和中國道路運輸百強誠信企業。
歷史沿革及股權結構 組織架構 經營業務 企業成立時間與歷史沿革 企業主營業務 -
宜昌交運集團旅行社
-
恩施州交運運輸集團
恩運集團核心企業是恩施州交運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 作為恩運集團核心企業的集團公司,是由50個股東共同出資籌集資本組建,現為道路旅客運輸...
企業簡介 經營範圍 企業發展 參考資料 -
宜昌公交線路
宜昌公交服務於湖北省宜昌市,現由宜昌公交集團、宜昌交運集團、葛洲壩鵬程運輸公司、三峽運輸集團運營。 截止2018年12月,宜昌有城市普通公交線路55條、...
票價 線路走向 -
宜昌長途客運中心站
宜昌汽車客運中心站位於宜昌市伍家崗區,由宜昌交運集團投資2億元建設,引進了先進的自助售票機、自助檢票機、自助暫存櫃等系列自助服務系統,並配合設定網上訂票...
介紹 車站介紹 技術指標 功能定位 配套交通 -
宜昌[湖北省地級市]
宜昌,簡稱宜,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於湖北西部,長江三峽西陵峽東口、長江上、中游分界處,是三峽大壩和葛洲壩水利樞紐所在地,是世界水電之都,中國動力心臟;...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湖北宜昌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湖北宜昌[湖北省地級市]
宜昌,湖北省轄地級市,古稱夷陵,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游分界處,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1992年設立地級市。...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宜昌
宜昌,簡稱宜,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於湖北西部,長江三峽西陵峽東口、長江上、中游分界處,是三峽大壩和葛洲壩水利樞紐所在地,是世界水電之都,中國動力心臟;...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