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路街道

定海路街道

定海路街道位於楊浦區東南部。東、南隔黃浦江與浦東新區的金楊社區、滬東新村社區相望;西界隆昌路與寧武路與大橋街道毗連。北沿周家嘴路和海安路與長白新村、延吉新村街道相鄰,面積4.5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在隆昌路54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地境原為瀕江農村,河流有屏風浜、周塘浜、姚長浜。自然村最早為明萬曆年間的沈家橋,清初則有施家宅等。之後又有顧家宅、周家嘴、周家宅等12座村落。

同治十一年(1872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沿淞浦土塘越境修築楊樹浦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地境南部劃為公共租界。宣統三年至民國16年(1911~1927年),相繼築成定海路、平涼路等9條道路。華界築成軍工路。民國4~23年浚浦局吹泥填土,築成周家嘴島(今復興島)。民國16年島的左側浚成運河,同時修造定海橋,溝通島內外。

光緒十二年,始建增裕麵粉廠。民國10~25年,陸繼建有公大紗廠、裕豐紗廠、祥生製革廠、大中華造船機器廠、密豐絨線廠、怡和啤酒廠以及亞細亞火油公司和東區污水處理廠等。

民國12~24年始建住宅。裕豐紗廠、公大紗廠建造工房6.39萬平方米。民國24年建成裕康里。平涼路以北住房仍是棚戶簡屋。

民國26年抗戰前夕,楊樹浦路通行電車。工廠集中在平涼路以南,倉棧均在今復興島。平涼路北除少量自然村外,仍是大片農田和三個大水潭——白洋淀。

抗戰期間,街道所在區域民生蕭條。

社會事業

解放後,工業迅速發展。自1950年起,梅林罐頭食品廠遷入,新華無線電廠在原基礎上擴建。復興島上的上海海洋漁業公司,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海洋捕魚基地,擴建上海漁輪廠、上海魚品廠。中華造船廠已發展為全國九大船廠之一。全境紡織業共有紗綻30餘萬枚、織機4442台。復興島上還有倉庫14家。

1952年,上海水產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南校區和上海海洋大學軍工路校區)遷來。1957~1958年,新建3所中學、3所國小、1所街道醫院。復興島公園建成對外開放。

1979年,白洋淀建成體育場,創辦青少年業餘足球學校,成為全市最大的足球訓練基地。1980年擴建定海劇場,1989年擴建楊浦區精神病防治醫院。

進入新世紀,隨著黃浦江兩岸開發的深入,街道內江路以東地區被劃入復興島開發區域,平涼路以南區域則是東外灘的組成部分,楊樹浦路沿線的楊樹浦發電廠、上棉十七廠等區域即將轉型為濱江創意、休閒區域,尤其復興島將發展成為集旅遊、休閒、會展於一體的亮點。

道路交通

隨著立體交通設施的建設,中環線高架南北貫通街道全境,軍工路隧道連線浦西、浦東,三橫三縱主幹道周家嘴路沿街道北部橫貫東西,即將建設的周家嘴路隧道將成為連線浦江兩岸的又一通途,捷運12號線沿長陽路貫通街道全境,境內有隆昌路站、愛國路、內江路站和復興島站4個站點。另外,復興島定海橋堍設輪站,可通往浦東慶寧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