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reotype
一個群體成員對另一群體成員的簡單化的看法,是一種信念。其基本假設是:屬於一個群體(民族、宗教、性別等)的成員表現出類似的行為,具有類似的態度。W.李普曼於1922年首先採用這個術語,用來指那些事實上不正確的、非理性的、刻板的態度。這就是說,他是在消極的意義上使用這個術語的。後來人們使用定型概念不一定都具有消極的意義,而只是表示一種比較公認的刻板的印象。按照一般用法,定型與原型有所不同。二者都是圖式的特殊事例,不過定型主要指的是關於某個群體成員的圖式,如黑人、白人、男性、女性等,原型則主要指與人格類型有關的品質的圖式,如內傾型人、外傾型人等。
定型可區分為自定型和他定型。一個群體關於自己的定型稱為自定型,關於其他群體的定型則稱為他定型。一般所講的定型是指他定型。H.C.崔安迪斯等人1967年的跨文化研究表明,美國人對希臘人的定型類似於希臘人的自定型,希臘人對美國人的定型類似於美國人的自定型。也有研究指出,日本人對美國人的看法接近於美國人的自定型,美國人對日本人的看法則較少接近日本人的自定型。
在群體對立的研究中,定型被認為是這種對立的認知成分,偏見被認為是情感成分,歧視則被認為是行為成分。定型雖然是來自於知覺分類過程中感知的現實差異,但是多數定型來源於社會傳統和規範。例如,我們對某些群體接觸很少,但卻具有關於這些群體的定型。甚至性別定型也主要是來自於社會傳統和規範,雖然兩性接觸是很多的。定型以各種方式影響人的態度和行為。我們的定型不僅影響我們自己的行為,而且也影響被定型者的行為。這就是說,定型可能是一種自實現預言。例如,一個男性與一個從未見過面的女性約會。他聽說她是一位老派的女性並相信這一點,於是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位傳統的正規的紳士,按老派規矩行事。他的行為舉止使得那位女性也按老派規矩行事。這表明,他先前關於這位女性的定型看法不僅影響他本人的行為,也影響到這位女性的行為。原來的預言自行實現了。
研究表明,決定定型影響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信息量,一個是成員屬性的突出性。我們關於某人的信息越少,就越可能按照定型對他作出反應。在一群男性中一位女性是突出的,此時該女性易被定型化,也就是說,她的女性特點更加鮮明。定型看法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而且也是有利於加速信息加工過程的,但是它也往往產生一些問題,例如,導致過分簡單化,甚至造成錯誤;誇大群體間的差異,如誇大男女間的差異,忽視男人之間或女人之間也有很大差異;還往往導致偏見和歧視,如種族偏見、性別偏見、年齡偏見等。